2010年12月30日

分析【一】

Project都是突然來的,所以很難去做Schedule。呼應一下要開始看的書,分析一下這句乍看之下似乎很有道理的話。沒錯,未來的事我們很難預料,那些從地心竄出的事情,根本讓人防不勝防,但是一個組織的運作,會有可能所有的Project都是突如而來的嗎?這句話的前提基本上是有問題的,Schedule原本就是針對計畫所做的安排,不會有任何一個組織沒有年度計劃,而相似度極高的Project也不應該充滿"意外"的任務。Schedule的目的不是要準確的預測未來,而是檢視自己對事情的掌握度,因為人往往會高估自己時間的供給,低估時間的需求。因此當意外來臨時,才會手忙腳亂。只有對既定的計劃做好Schedule,面對突如而來的Project,你才有足夠的應對能力。所以那只是偷懶的藉口罷了。

關於能見度的問題,我想見仁見智,有些事情是可以採用這樣的方法。但這個自己對自己的角色定義有關,至少對我來說提升能見度不是首要之務,我喜歡的是從一堆混亂的事情當中,釐清邏輯然後重新架構,讓它做的更對或是做的更有效率,我喜歡這個,我認為那是我的價值所在。

2010年12月27日

Work Less, Achieve More

1. 實用性的書
2. 要有紀律的完成更多事,最重要的是"不要做"。運用"拒絕"、"排序"加上"計畫"等三種方式,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花更少的時間完成工作,擁有更多自己想要的生活。
3. 基本概念架構在三種方式上,分別以前三章來介紹,分別是"如何說不","建立清單"以及"計算時間供需"。把基本概念延伸到工作上,第4章談拒絕,第5章談排序,6~9章談計畫。第6章是制定計畫的總覽,第7章是目標,第8章是步驟->執行人員->管理人員,第9章是計畫的風險管理。之後的部分為檢視組織,生活計畫,最後則是實例。後三大部分我認為都是前兩章的延伸,算是實例說明,用來加強印象。
4. 作者嘗試著要解決大部分人在時間安排上的問題,過長的工時導致不幸福的生活。然而過長的工時的起因往往是沒有效率的工作模式。要解決這樣的問題,作者認為傳統的時間管理模式,是無用的。
5. 與作者的共識我想很清楚的,就是"不做"。
6. "不做"不代表什麼都不做,在時間供需的前提下,把珍貴的時間花在該做的事情之上。
7. 人往往會高估了自己的時間供應,同時低估了事情的時間需求,於是所有別人的要求都馬上答應,結果就是時間不足以滿足所有人的期望,所以要學習適切的拒絕。經過第一層篩選之後,仍會有一堆事情需要處理,有些是必須要做的,有些是自己想做的,列出這些清單,用SMART的原則,這能幫助自己更明確地嘗握時間需求,依照事情緊急的順序依序處理。經過第二層篩子之後,就會看到要處理的事項,大多數人的問題在於用命運來抉擇該如何做事,於是挖東牆補西牆的狀況屢見不鮮,與其碰運氣,不如事先做計畫。而計畫有五個要點,目標->滿足所以這個事情的關係人他們的期待,沒有目標的計畫是無意義的;步驟->詳細列出每個工作事項及相對應的工作量及工期,愈仔細愈好;參與人員->工作分配,他們會跟工期有直接的相關性;管理人員->一個專案必須花10%左右的時候來監督、檢討等等,隨時反省專案的排程是否合理,是否需要重新規劃;風險管理->處理意外事件的緩衝期,意外是必然會發生的,愈保守的規劃將可以避免嚴重的衝擊。
8. 使用這樣的方法,可以解決工作沒有效率的盲點之外,可以擁有更多時間來經營自己的生活。同時可以檢討工作時浪費掉哪些時間在做無意義的事,在生活中可以更為充實,更合理的規劃出自己的時間供給。

2010年12月26日

卑賤

十年內在兩個階段遇見同種人,讓我一直覺得我是不是心理變態還是太愛計較才會看他們不順眼 ... 人的選擇不同,你們要選擇升官發財搶功勞推責任,倒也是無可厚非,但適可而止吧。

機掰的是,到處去得罪人之後,還不是其他人來幫你們擦屁股,當然啦,也不會忘記來放個風涼話就是。所以適可而止是不可能,反正計畫好的東西我們拼命幹,你愛在那邊玩政治隨你,不要淪為只剩政治手段其他的啥都不會,那很可悲,你就祈禱你現在靠的人都不會倒。

你要出一張嘴出意見,要別人幫你做事,然後功勞搶回去,那ok,但我不幹。我的想法很簡單,要這份功勞自己來出點力,現在朋友是當不成了,大家就明算帳。我是這樣的人,沒長官緣不容易親近會吃虧那也無妨,我要的價值是能規劃會做事,能玩一輩子手段我也佩服你,就搶吧,看看有沒有本事整個搶走,我們能做的,多到你無法想像。

這是我學到的教訓,我以為會失去什麼而消極抵抗,那只是自怨自艾而已。適當的時機我會衝撞,最糟的結果就跟消極抵抗一樣而已,就什麼都沒有。不吃你這行飯我也餓不死,人活的那麼沒尊嚴就算有地位,還是很卑賤。

2010年11月24日

如何閱讀一本書【分析閱讀】

第一階段

書籍分類(Chap 6)

1. 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讀哪一類的書,而且越早知道越好。
   最好早在你開始閱讀之前就知道。
  - 理論性作品
    * 歷史: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真實事件。
    * 科學:定律或通則,超乎日常生活經驗,獨特性。
    * 哲學:類似科學,自己或正常的經驗,共通性。
  - 實用性作品

透視一本書(大綱、架構)(Chap 7)
2. 使用單一的句子,最多幾句話來敘述整本書的內容。
3. 將書中重要篇章列舉出來,說明它們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架構。
4. 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或想要解決的問題。

*************************************************************

5. 與作者達成共識。(Chap 8)
    找出關鍵字
    找出字義:利用上下文,推敲出不了解的字義。

如何閱讀一本書【5】

主動的閱讀:

1. 四個問題
  -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什麼?
  - 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 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 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2. 三種筆記
  - 結構筆記(目錄頁,書名頁)
    * 這是什麼樣的一本書?
    * 整本習在談的是什麼?
    * 作者藉著怎樣的整體架構,來發展他的觀點或陳述他對主題的理解?
  - 概念筆記 ....
  - 辯證筆記 ....

如何閱讀一本書【4】

檢視閱讀:
1. 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pp42~45)
  - 先看書名頁,然後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 研究目錄頁
  - 如果書中附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
  - 讀一下出版社的介紹
  - 挑幾個看來跟主題息相關的篇章來看
  - 把書打開,東翻西翻,唸個一兩段,有時候連續讀幾頁,但不要太多。
2. 粗淺的閱讀(p46)
  - 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
    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

2010年11月21日

無知

好一陣子了,我總是困惑著自己的快樂會是什麼,
當我試圖擺脫那始終愛拖延又三分鐘熱度的壞習慣時,
書上寫著,每天就做一件讓你覺得快樂的事情開始吧。

每天做一件讓我快樂的事情?
怎麼想,怎麼想,好像沒有個很確切的答案,於是我摸索著。

於我而言,閱讀的目的是什麼?
然後就突然發現唸完一本書就急急忙忙找人筆戰的我是很愚蠢的事。

只是我有很多疑問,是不是我總是讓人覺得自大又難以親近,
喜好批判當中,偏偏又充滿著強烈的主觀意識,
這種近乎被害妄想症卻又極度壓抑的嘔吐感,哽在喉嚨。

我的存在是為了什麼?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問自己一次 ...

有些時候並不是我在發動攻擊,偏偏常有人對我有莫名的敵意,然後反擊我,
有些人會說為我犧牲奉獻了什麼,然後指責我的任性與麻木,而我卻感覺束縛。
當一個人指責我的態度有問題時,彷彿其他人都可以搭這班順風車,
某些事情明明雙方都有責任,就會有人拉出一個不相干人等來假裝客觀,
事實上你拉出來的人看你在氣頭上,當然是為你出氣,反正順著話接下去就罵爽爽,
又可以撫平當事人的情緒,何樂而不為。

你們覺得你們做了什麼,就可以指責我的不領情了嗎?
是不是這麼蠻橫的呀?有人逼你們犧牲嗎?
然後我的付出不是你們想要的,嘿,換個角度又換個腦袋,
又可以大喇喇地再指責我說,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頭,根本不知道你們想要什麼。

我都不知道我想要什麼了,我又如何神通廣大地能夠讀心猜心。

有的時候,我很混亂,
你沒事好端端地在那個地方,就偏偏有人想來弄你一下,
但是呢,人都不會覺得自己有錯,包括我在內,
弄完之後,生氣了,還可以找個藉口說,都是我去挑釁他們。
你們來弄我我都不能感覺不舒服,表達一下意見,
我還非得要為你們著想,小心翼翼地想著回什麼話你們才不會不開心。

這就怪了,你們都可以不站在我的立場想,
我就得要懂路人甲乙丙丁戊在想什麼,那究竟是誰在剪不斷理還亂?

我不是誰誰誰肚子裡的蛔蟲,
我也不是誰誰誰任務終結、人生圓滿的句點,
因為這些,曾經讓我愛去跟人比較,讓人以我為傲,不自覺地成為潛意識中的一種反射,
就是好戰,好勝,好強,好發脾氣,暴力傾向等等,
那是我所熟知的情緒發洩方式,是我學習到當死不認錯的時候,你仍然可以讓人屈服的方式。

更扯的是,當道歉還得要苦苦哀求人家接受,一言不和還會說你道歉的很霸道,
我承認我是有過這種日子,但這不代表我的心就活該被踐踏到千瘡百孔。

想著自己永遠是對的,真的是一種鴉片,
你愈吸愈容易飄飄然,而你感覺不到自己的心正在耗竭,
以上的你們也包括我自己在內,以上的我也隱含著其他人。

筆戰的意義是什麼?證明自己片斷而偏頗的主觀意識獲得勝利得到安慰?
這是我的無知,這是好勝心的殘黨在作祟,
蠢蠢欲動的心還是急於證明自己什麼,浮躁地想要透過虛擬的暴力讓人屈服。
知識的淺薄終究會露出馬腳,急就章的邏輯卻是破綻一堆,
當你平靜下來之後,才會發現華麗的詞藻背後堆砌著空洞,
無知的自我赤裸裸地展示著,卻還得意地炫耀這無知的勝利。

那團憤世嫉俗已然是過去,它也應該要過去,
限制自己的種種枷鎖,其鎖鍊都來自於害怕而自我懷疑,
學習著和不再自我膨脹的自己相處,重新適應這顆腦袋吧。

無知永遠都會是無知,程度差異而已,成就仍然是無知的。

2010年9月26日

Jack【10】

呼應了之前曾經提到過的概念,Jack在自己最不熟悉的金融業裡頭跌了一大跤。

自信跟狂妄只在一線之間,企業的購併是來強化自己原本的事業,
而不是看見哪種事業是當紅炸子雞,就得要一窩蜂的搶入經營。

老巴始終不投資電子資訊行業,這也曾經被華爾街嘲笑譏諷為不知變通的化石,
當20世紀末的網路泡沫化過去之後,是誰仍在美國股市叱咤風雲呢?
而當時那些不可一世的電子、網路族群,現在又剩下多少呢?

常有人說,歷史的教訓是就學不到任何教訓,
(這句話從教歷史的人口中講出來更是莫名其妙 = =)
因為當你看見一群人一窩蜂地準備重蹈覆轍的時候,
你站在線外,孤單一人,遠離群體讓你覺得沒有安全感,
於是你跟著走進去,然後你就會開始安慰自己,我的運氣不會那麼背吧,不會是我吧。

可是,教訓是全面性的,不會有誰得以倖存。

2010年9月25日

Jack【9】- 第十三章 成為無界限的組織

特別把這章的title標下來,是日後我需要花些時間來理解裡頭全部的概念。

不過這裡頭所有衍生出來的概念,源頭是要印證無謂的無界限 ...
無界限的意涵在於公司內部的每一個成員都可以提供公司一個不得了的策略,
它不該僅限於主管或是在某些決策份子的身上。
更甚者,它應該要延伸至來自公司外部其他非凡的想法。

可是要刺激這個方法,奇異採取了發放股票選擇權的方式,
讓員工都成為公司的一份子,使他們對於公司的成長有一種使命感。

其中讓我非常感興趣的一個概念是,讓公司每個事業單位成為第一或第二的前提,
反而限制公司的發展,讓企業在經營的視界變得狹小。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你可以透過兩種方式:
第一:提升營業額到達預設的目標。
第二:重新定義市佔率的範圍。
所以有人建議Jack,讓所有的事業單位主管重新去定義市場,
而使得目前的營業額在小於10%以下。

當然,這也需要經過適當的取捨,否則很容易在組織的運作之下,
變成剝削員工的藉口。

不過當我們的檢視公司的營運狀況的時候,所有的統計數字都必須要小心驗證,
以市佔率為例,在接受之前,必須要合理地去懷疑企業主是否重新調整過取樣範本,
或者是,當企業主沾沾自喜的時候,也需要去提點他重新思考市場的定義,
讓公司擁有更多成長的空間。

2010年9月20日

Jack【8】

我的心得愈來愈少了,慘。

人才的發展是一件事關重大的事,
對我而言,員工對工作的熱情跟公司對員工的尊重是相輔相成的,
如果熱情得不到相當程度的回應,那叫做拿自己熱臉去貼人家的冷屁股,
再好的人才,再忠誠的員工,也會有離職的念頭。

發展方向的選擇也是得要深思熟慮的,
一個經理人必須要了解員工的潛力跟好惡,
然後再給予他略為超出他能力範圍之外的任務,
所以經理人要接任務要發包任務必須要清楚組織的定位,
還有部屬的特色及專才,否則只是在浪費時間做一些沒有價值的事情。

如果經理人都無法釐清組織的任務,
你要屬下如何了解你交付的工作及方向呢?

Jack【7】

如果我的印象沒錯的話,在"從A到A+"也有提過類似的概念,
企業購併的對象,不該是自己不熟悉的產業,
最好的狀況就是強化自己最賺錢事業的競爭對手,進而獨佔市場。

很多企業常常一有錢就會想要亂花,
看到什麼公司賺錢,也不管自己懂不懂那類產業,
錢砸了以為就可以賺更多錢。

隔行如隔山,這常常是事業有成的企業家最大的盲點,
太強大的自信卻往往陰溝裡翻船。

戒之,慎之。

Jack【6】

人,才是企業的關鍵。

把適合的人才放在恰當的位置上,
當然也包括把不適合的人才從錯誤的位置上移開。

擺上對的人,它自然會有很不一樣的化學效應,
可是啊,普通的管理人看不出卓越的人才,
也分不清楚職位所需技能的差異。

我是不是應該長篇大論一下?

2010年9月19日

Jack【5】

「穩定的獲利成長」是企業該追求的首要目標,
為了達成此目標你必須要讓底下的事業單位都成為第一或第二的生意。
因此割捨往往成為企業最難的課題,
你必須要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質疑跟反抗,
只是那些無法提供穩定獲利成長的事業單位終有一天會成為絆腳石,
所以處理掉這些事業所得的利益是用來強化賺錢事業的優勢,
而不是把錢放入自己的口袋,這點是相當重要的。

我想老巴為什麼對威爾許有如此高的評價大概就是由這點而來的,
穩定的獲利成長一句簡單的話,但如果它能夠維持二十年,卻是需要多少的智慧?

這會是我投資的準則,投資穩定獲利成長的企業,
而我自己的事業也是要穩定的獲利成長。

回題,成為第一或第二的生意,這必須要傳達給員工了解,
於是管理人應該要著重在自己的優勢,而不該花時間去做一些門檻不高的事業,
一間公司如此,小至一個部門,也應該是如此。

2010年9月12日

Jack【4】

最近我常在思考一件事,
這世代的中間份子們強調為企業奉獻終生,
是社會新鮮人應該要立下的目標,這樣才能邁向所謂的成功。

我很不以為然 ~

整理了自己的思路融入Welch的管理哲學之後,
我知道這句話最大的問題在哪了,
他們沒把員工當人,員工最好是機器為自己所用,
不該抱怨工時太長,不該要求提高薪資,也不該任意跳槽。

重點是,員工是人,人能否在組織中反應得當,
在於這個環境能不能提供他所熟悉的安全感。

打個比方,很多人會說,好的組織應該要充滿活力,不要墨守成規,
但對於那些做事一板一眼,必須依照準則行事的人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的組織。
又好比說你把一個做事不太愛遵照規則,可是往往又有驚人之舉的人才,
丟到一個保守嚴謹的環境裡頭,他一定覺得做什麼事都動輒得咎。

所以,一個不適合待在自己領導風格底下的人,
你硬要人家待一輩子,這個要求苦了你也苦了他。
我常覺得找公司也像是在找女朋友一樣,是要緣分,也要合得來,
這樣才得激發出燦爛的火花來。

組織有風格,員工也有個性,這需要相輔相成的,
管理人要求員工有忠誠度,那管理人也需要營造一個適合人長久工作的環境。

Jack【3】

"當有人犯了錯,處罰是最沒有意義的事情;他們需要的是鼓勵和信心的重建"

於我心有戚戚焉 ~
拿過來對照敝公司的Highlight文化,嗯 ~
其實Highlight並不是罪過,重點還是那句話,管理取決於人執行的方式,
端看想Highlight的內容是什麼,
我個人覺得合理的作法是,先找出問題的癥結,現階段改如何彌補,
最重要的是,也是一般人最常忽略的,日後該如何避免及改善。

我們必須記取教訓,從錯誤中學習,進而才有創新的機會。

但現下的Highlight常常是規避責任跟批鬥人員的,
今天在誠品也翻到了一本書,看了幾頁就丟了,很扯,
為什麼大家都可以認同一件事就是主管可以將自己的情緒傾洩在部屬上?
要這樣OK呀,那如果主管犯錯,部屬應該也要可以去叱責主管。

說真的,愈是優秀的人犯了錯,他們自責的程度絕對超乎眾人的想像,
這個地方Welch說的很好,此時再落井下石,很可能會永遠地摧毀其自信。
處罰,極有可能會造成組織為了規避風險而不再大膽嘗試任何的可能性。

"大企業的優勢之一,就是足以承擔具有高度潛力的大型事業。
而懲罰那些有勇氣去追求夢想卻失敗的人,就是消除這項優替最快的方法;
這種做法只會強化組織內部規避風險的文化。"

2010年9月11日

Jack【2】

差異化管理,簡單五個字,結束掉這章。

他舉的例子很有意思,像是職棒隊裡面的薪資結構一般,
這讓我想到幾個社會主義的實驗,最終失敗,或許這也是原因之一,
不過對社會主義不是很熟,就不多加探討了。

績效好的,擁有較好的調薪幅度,概念簡單明瞭,
執行起來....嗯....困難重重。

誰能像教父裡頭的艾爾帕西諾一樣做到,
生意就是生意呢?

制度的完善程度,還有執行考核的管理階層,
這都會是能否貫徹執行的變因,你懂的,像是愛將。

Jack【1】

前言:
這本書,被巴菲特稱讚為最棒的管理書(忘記是不是這樣講的),
當然也八成是因為老巴跟老威是好朋友,總是要相互奉承一下,
想要走老巴的路,就嘗試著把老巴推薦的書單看個幾遍,
像不像,三分樣,學人家怎麼思考,對自己還有對評價公司總有幫助。

也好一陣子沒有看書來寫個紀錄,抓個重點,
只是發現隨著時間過去,很多書看過之後,到現在怎麼好像一點印象沒有,
那就來做個筆記吧,留下一點自己的東西。

----

我喜歡他娘親罵他的那句話:
「如果你輸不起,就永遠學不會贏得勝利的方法。
如果你不懂這一點,就根本不應該參加比賽。」

就我最近想看的另一本書,它其實好像也可以這樣講:
「如果你逃避你的黑暗面,那永遠走不到陽光底下。」

天哪,這總讓我想那段輸球就踹椅子、丟罐子的日子,
我永遠都在抱怨對方的小動作和裁判的不公平,卻看不見自己犯錯跟不足的地方。

希望我可以學著和這些人稱負面的結果處之泰然,
從這些過程中汲取寶藏,即使失敗和成功的結果,都有其偶然性。

----

「人生沒有捷徑」
好好留著這句話,在那段難熬的日子裡,大點曾經跟我說過類似的話,
她說我好像任何事都要自己很快地可以了解,很快地可以完成,
即使在治療自己的同時,也病態般地不停挖掘自己的爛肉,再痛都在所不惜。
像蝸牛一樣的慢慢走,沿途會有很多的精采。

----

幫助人建立自信,是領導能力的一大重點。
no comment!!

2010年9月9日

複雜

這一整個事件,它原本很單純,是人讓它變複雜了,複雜的人。

----

談論部門活動的補助之前,我們何不先來定義部門活動呢?
何謂部門活動?不就是部門裡頭的一群人去吃吃喝喝,去玩,去走走。
在這裡頭沒有人會很嚴苛地去定義它是:
「先有一個提案,然後再去找部門的人參與,經過此等程序者才稱之為部門活動!」
假使你是先有一群人達成共識,然後公告大家,並藉此擴大為部門活動者,
仍不符合部門活動之定義。

這不就很吊詭了?

這個所謂先有的提案,竟然不可以是二、三十個人私底下已經決定的邀約,
原因只是在於這個"私底下"並不包含"某些"長官,於是這個提案就不符合公平正義。
很有趣哦,這個邏輯,你必須要嚴格遵守下列事項:
正式提案 -> 公告、找人參與。 (O)
你不可以是以下的方式:
先找人參與形成提案 -> 正式提案 -> 公告、再找更多人參與。(X)

今天的事情就這麼簡單,
打圈的那個可以叫部門活動,即便像那個慘兮兮的保齡球只有不到二十個人參加,
而提出保齡球方案也只有少數人,當然是"某些"長官首肯的。
打叉的這個不可以叫做部門活動,因為你在形成提案的時候,沒有先知會"某些"長官,
即使討論地很開心的有其他長官,所以正式提案不該正式,公告也不算知會部門。

因為"私底下"邀請人參與,對那些未受邀請的人是不尊重,即使提案、公告都不算尊重,
同時你不能使用"群眾暴力",要挾持民意硬把這個提案申請部門經費,
原來二、三十個人決定的提案就會形成所謂的"群眾暴力",好棒的解釋。

而少數人決定的提案,就完全尊重其他沒能參與決策過程中的同仁,
同時由於是"少數人"決定,當然就不構成所謂的"群眾暴力",
於是乎就不會有不被尊重或是被群眾暴力欺壓的同仁產生不滿。

----

結果變成我們這幾個一開始說要吃烤肉的人在破壞部門氣氛,在破壞遊戲規則,
拜託,我們何德何能啊,膽敢挑起破壞部門和諧的大旗,搞陳橋兵變啊。
如果真的覺得這樣很不恰當,可以公開表達意見,可以否決,也可以跟大老闆討論,
私底下搞小動作,訓人罵人,放話說不給部門經費,我不知道這樣算什麼。
你講的話,你發的脾氣,大家心裡都有底,不好看啦,
不過就是個部門活動而已,可以鬧三天,誰有那個時間跟氣力陪你玩,
還得要小心翼翼不要惹火在氣頭上的你。

是什麼都嘛是你在說,沒有禮貌,不會做事,幼稚,自以為是,還有什麼?
對啦,你幾歲!?

很累人啦,真的,除了工作之外。

----

事情是很簡單的,複雜的是人,人哪 ..... 太複雜 ~

2010年8月27日

開心與否

謝謝關心我的朋友,我沒有不開心或很悲觀之類的,哈。

不過有個想法我覺得很有趣,好久不見的朋友,
我們都會潛意識的希望對方開開心心,過得很好,
於是我們就會冀望收到是對方很樂觀、很正面的情緒。
為什麼要這樣呢?

假使那些樂觀正面是一種客套,其實內心正低落也好嗎?

肯面對自己的憂傷、難過、不滿、憤懣,而嘗試著去說明自己當下的感受,
我也想把它歸類為「過得很好」的一種。

對我而言,吞落那些情緒就好比蓄積能量的火山,
若不適時釋放其中的能量,總有一天會釀成無可挽回的災害。

我這輩子與好好先生已經是無緣了,
寫些文章是讓我不去尻爆對方頭的宣洩方式。

要不要試試?效果不錯呢 ~

問題

正好最近在看Jack Welch的自傳,
Jack談到早年他曾經爆掉一座工廠的經驗。

當問題發生的時候,該問的是,
如何解決問題?還是誰造成這個問題呢?

氣急敗壞地去質問很多人,Highlight人,
這樣對問題的解決是不是就有幫助了?

人總有疏忽的時候,出包的人並不會比較好受,
何況這有炸掉一座工廠那麼嚴重嗎?

你都不會出包嗎?

一個管理者,不只是管,理更重要,
如何分配工作,如何釐清問題,這也是管理者的任務。

情緒誰都會有,
並不是因為你是長官就可以把情緒任意地傾洩在屬下身上。

2010年8月25日

20通未接電話

原來焦慮不只是潛藏於基因而與生俱來,
我也曾這樣子焦躁而混亂地反覆撥著電話,
將潛藏彼此心中的恐懼,推向崩潰的懸崖邊。

我們的關係處在一個很尷尬的階段,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
我在用另一種方式重新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定位,
人生,應該是為自己而活,而不是去過你們期待的生活。

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夠坦然地跟你們提起這些事,
無視於我可以想像的到你們的憤怒、焦慮和失望。
只是唯有這樣做,我才不會被你們的失望,
也不會因為達不到你們的期望,再度墜落。

我才知道我們之間的差異並不只是我們的視界不同,
更重要的一點是,我曾經墜到黑暗中看見最脆弱的自己,
看見自己的軟弱,看見自己身上有著你們缺點的那一刻,
看見自己其實背負不起任何期望和自己的夢想漸行漸遠,
曾經痛恨過自己,是因為看清楚自己的黑暗面是來自於你們,
卻無法痛恨你們,這樣的崩落有多可怕,你們卻不會懂。

可是我活了過來,真實的痛過,也真實的活著,不再逃避。

即使我不那麼堅強,不那麼勇敢,但我很確定我可以為自己而活,
而且我也清楚我為什麼而活,不只是盲目地站在別人的推台之上。

我在反抗,那是唯一讓我清醒的方式。

其實我很厭倦那種以後你是什麼就會了解你們的心情的話,
我不會了解,我唯一了解的事,
藉擔心之名,捆綁一個人的靈魂,那並不叫做愛對方,
那是在折磨對方和你自己,而讓彼此的連繫漸漸生疏。

愛,是理會了對方在自己天空飛翔著的笑,
而自己也跟著開懷的笑。

你們,不曾真的了解我,
你們只是要我跟你們走一樣的路,讓你們感到安心。

為什麼我不再撥電話回家?
因為我聽到你們對我的期望,婚姻、工作等等,
都會讓我感覺到很遙遠,遙遠到不像打電話回家。

念念不忘的夢想,是我想擺脫這一切的羈絆的宣示 ...

很抱歉,我是個很不成材的兒子,因為我是人,我也有缺點,
我不該勉強自己去成為你們心目中的百分百,讓你們安心,
人生的一切,我會概括承受,當那句話如刀鋒般地刺進我的心,
畫清我可以從你們那邊所繼承的一切,我不會拿,因為那不是我的價值。

我會活得很精采,即使不用那樣的方式活著。

2010年8月24日

麻木

文章少了、相片少了,
機械式的動作、一通通看似熱絡實則遙遠的電話,
有的時候我會想,我還剩下些什麼呢?
失去了對生活部分的感動,連寫下文字都欲振乏力,
或許這就是一種麻木 ...

而老化,是一連串麻木的組成,
直到百分之百的麻木,此時等同於死亡 ...

2010年8月16日

嘔吐

這不是我對這一整件事的觀感,只是它讓我想到了嘔吐裡的某個概念,
大意是這樣子的:
「事情發生的當下,是不具任何意義的,而是未來的結果,
賦予了曾經的事件意義,試圖去否定事件的偶然性。
於是許多人經歷些許事件之後,他們會嘗試去當別人的指引,
以自身的經驗告訴別人怎麼樣做決定是正確的,是對的。
只是他們總是忽略了兩回事,事件的偶然以及個體的差異。」

決定的本身沒有對或錯,它只是一個決定,一個選擇,
價值的判斷是在結果產生之後,而回過頭去定義當時的決定,
只是,對或錯的標準是不是單一的?同時價值是不是也只有二分法呢?

這些日子,starbucks的椅子大概你也都坐過了,聽了很多,
大部分也應該都是慰留的意見,但別人的意見其實是出自於他自己的價值觀,
事件的偶然性和個體的差異性,真正對你自己好的選擇只有你自己知道,無論對錯的。

我不知道你會不會想聽我的想法,畢竟我的很不具體,哈,
留也好,去也好,怎樣都好。
要走是因為想去那兒才選擇離開,而不是為了逃離這裡,
要留也是因為有些轉捩點讓你變得開心,而不是為了人情、經濟等考量。

每個人會變得開心的點不一樣,問你自己吧,
我不覺得留有什麼好,走有什麼不好,也不覺得做design就好,當AE就不好,
每一個角色都有它的價值跟樂趣,自己做得開心才重要。

不論什麼決定,都祝福你跟支持你,加油。

2010年7月14日

誠實

你我的所作所為 都正一點一滴的在影響這個社會

三年了....這種阿Q式的堅持 我也不知道影響了誰
而誰又真的認同了我 ~

其實對或錯是不是真的有一個很清楚的界限來畫分
是不是就是個如此明顯地二元準則呢?

看到教授版的文章 我有點感慨
我承認我做錯過很多事 逃避啦 裝病啦 等等之類的

只是當我們的教育在告訴我們誠實的重要性之後
面臨到利害關係的時候 選擇對自己誠實的人卻成為眾矢之的

我為什麼不能堂堂正正地嗆出那一句:
「幹你他媽的,我幹麼要跟你們這些垃圾幹這種比抄襲還要不要臉的事!」

我偶爾還是會疑惑,也或許我是個太容易不滿的人,同時反應又很極端,
或許我也是這共犯結構的一份子,不敢說出真相,總讓人看著我的過往紀錄時,
畫上一個大問號,留下了刻板的印象 .....

這傢伙 ~ 是難以見容於體制化的世界中 ~ 我仍在學習 ..... 如何妥協。

2010年5月17日

黑洞

是夜,窗外少了隔壁男女的嘻鬧聲,
電風扇嘎嘎地在吹不到我的角落轉著...轉著....
心裡泛不起任何的風吹過的漣漪,
彷彿連聲音都被這巨大的、深沉的黑吞沒,
只有寂靜、只剩寂靜。

最近常想,叛逆究竟是星座上的原罪,還是血液中橫流的任性,
釘在心牆上的那些禁令雖已斑駁,然而暗紅的印象更像是刺青,
訴說著罪與罰....
吊詭地是,當有人輕佻著玩弄那些不可褻瀆的天條,
曾經寫下那禁制的人們只是說著,你忍耐點,這世上多的是這樣的人。

話語中的無奈,卻怎麼樣也說服不了我,就這麼算了嗎?

開始我懷疑著,或許真有那麼一回事,是自己不符合這體制化的形塑,
那該如何?
於是,曾經吞噬過自己的巨大黑洞,似乎正在蠢蠢欲動,
"恐怖,太恐怖",那不存在的回音,從不存在的四周,滲透出來。

是的,你以為它不存在,你!自欺欺人!

那又如何!我掙扎著 ~
或許眼前的一切是無助,但走進黑洞的一切是無知覺,
無助,至少還是一種感覺,沒有感覺才是最可怕的感覺,
我不會再走進去,不論它擁有何種驚人的引力。

因為,有愛。

我不知道我是個天才還是個蠢材,說不定我覺得蠢人俯拾即是的世界,
只是我用憤世嫉俗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讓自己的心裡好過些。
其實我可以不用這樣,我可以不用照你們的遊戲規則去玩,
像是一群鮭魚傻傻地從逆流往上跳,而摔死的、擠死的不計其數。

我只是想要快樂,真心的快樂。

不被欣賞的眼光跟藍圖,就當成磨練自己的視野,
而如何讓自己的付出被看見,也是一種溝通,這倒是讓我茅塞頓開。
我要的是眼界,是遠見,而不是短淺的利益,
即使如此,我的原則還是我是來工作的,而不是來被羞辱的。

今天讓我不爽的大小事,有朝一日我不能再犯下這些,
我是從黑洞走出來的人,沒有理由我還要再回去那個地方。

因為我心裡深深地愛著一個人,而她也一樣地愛著我,這是灑滿陽光的溫暖。

2010年4月26日

不切實際!?

如果有一天,屬下可以打主管的考績,那一定非常有趣 ^_<

寫文章的這個時候,突然想不起來那個詞兒叫什麼去了,
我想當電話這鬼玩意兒被發明的時候,大部分的反應也大概是嗤之以鼻吧,
那時候的人可曾想過會有這麼一天,走在路上的男男女女拿著一個小盒子,
分秒不息地在講"電話"。

人常常藉著去否定別人,來堅持自己的看法,
排斥未曾想像過的東西,來掩飾自己的恐懼。
只是,如果沒有這些異想天開的人們,我們的生活會有這麼多便利性嗎?

如果,光纖可以用作提升銅線頻寬的媒介,為何不能用在晶片上?
而用頻寬不夠、網路不穩的skype講著傳輸技術的更迭,這有什麼好諷刺?
或許現在看來,他們是不切實際,但最早說要做電晶體、做晶片的那個人,
一定被大家稱作是瘋子。

實際,看的是檢視的時間點和環境需求為何,
看到十年後、二十年後需求的人,我會欣然去接受他們的大膽、欽佩他們的勇氣。

或許他們大部分的人會像流星一樣殞落,
但至少他們也曾畫出一道光芒。

2010年4月15日

鹿港行 - 終章

我很喜歡鹿港這個地方,有很多的故事,有很多的歷史,
但不包括很多的人 ......

像這樣一個小鎮,一磚一瓦,一個轉角,一個窗欞,都可以構成很美的畫面,
我喜歡它們,我會覺得它們並不會比不上歐洲舊建築的美。

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帶著我的照片出去告訴人家說,
請看,臺灣也是一個如此美的地方,不論山川海洋,還有小鎮廟宇。



鹿港行 - 牆

鹿港有很多的磚牆,牆後,又是另一道風光。


這轉角我們逗留了很久,小貓其實很怕人,每當有人經過全都會躲起來,
要一次湊滿四隻小貓,其中一隻還是在牆上虎視耽耽,可是在正午的大太陽下站了好久。


最近嘗試在拍這樣的角度會有什麼樣的感覺,牆佔滿了視覺延伸的畫面,
看不見前面的路,卻是牆蜿蜒到無窮的視角。留下了一點壓迫,又想要窺伺牆後的遐想。


我很喜歡這張,像是在等待著什麼?
基本上只是我女朋友不想要給我拍臉而已 XD


我在苦窯的日子 ....


傻瓜樹下埋藏著一段負心漢與痴情女的陳年舊事,如今,
樹仍蒼翠,人卻已成過往雲煙。

2010年4月14日

鹿港行 - 門

我喜歡拍門,我覺得門有很多故事,
它保護著一家大小的安全,它阻隔著外來的寒風雨淋,
它掩蔽著家裡發生的大大小小事。
往外的那面,看著人來人往、時光荏苒,
往內的那面,看著悲歡離合、聚散離合。

這是我喜歡拍門的原因,緊閉著、半掩著或是敞開著的門。











2010年4月13日

鹿港行 - 天后宮

到鹿港其實已經晚了,但遇到一群人正好在廟口熱鬧,
一個貌似濟公的人在路上搖頭晃腦,人們引頸跟著轎往天后宮裡頭走。

這是屬於我們的文化,但我很好奇地觀察這一群人,
拍照的、參拜的、抬轎的、跟團的、路過的、做生意的等等,
他們各自的心中在此刻正在想著什麼呢?

不論什麼,就很奇妙地在這個地方聚在一起,往同一個方向前進。











鹿港行 - 沿途風光

只要是我們兩個出去玩拍的照片,常常就會看到一堆跟目的地無關的畫面 XD
這一段路是我們從古坑要接回中山高的時候,在快速道路上看到一片很漂亮的稻田
當下就決定說不然我們下去看看這些不知名的地方

綠油油稻田一直是我很喜歡的風景,我喜歡從各種角度看他們。





這又是一個很有趣的地方,還遇到兩個很可愛的老人家,
當我們稱讚他們的舊房子很漂亮的時候,他們說新的樓房才漂亮啦。

2010年4月5日

北投溫泉遊

這天是咪起生日,用旅遊展買的住宿券到四季大飯店去住一晚,還可以泡個溫泉。

下棋的阿伯們,個個都很認真。

北投的圖書館,造型很漂亮,可是背影很醜,有醜的大樓蓋在後面。

溫泉博物館的一個面,我總覺得上面那一團樹葉很突兀。

一群玩cosplay的人。

阿桑在路邊賣菜的樣子。

地熱谷,下去應該就熟了。

很累了,不知道要說啥,就自己看照片吧 ~~

攝影路上,走過初學的心得

依我現在的程度,我實在不敢說是給別人建議,或是指點等等,
手邊這台相機入手了兩年半,拍得很少,也才到最近開始有進一步的感覺。
會想寫這篇文章,是因為要拿給胖威的書一直還沒給他 XD
那只好先分享我自己的心得,這只是我個人經驗,參考參考

其實我不是個愛拍大家很風行的東西,色調啦,飽和啦,對比啦等等,
對我來說,攝影,是將我眼睛所看到的當下,內心的感受想辦法把畫面留下,
之後我再去看我的照片的時候,我可以回憶起那時候我的內心經歷了一些什麼。
我想要紀錄的東西,這個主題,相較於環境一定有它特別的趣味所在,
不然為什麼我要花時間去觀察它?為什麼我會想要停下來反芻一些感覺呢?

公式化的構圖,說好有好,但它也有某種層面的缺點,
對於一開始拍不出什麼鬼東西的人,它可能可以幫助新手"快速"地拍出大家會說不錯的照片。
但它也是在迎合某種主流的審美觀,它是在定義一種型態,
依照某一種大家很可以接受的,很可以認同的美感經驗,在捕捉畫面,
很可惜的,為了符合這樣的框架,某些東西可能會被犧牲掉。

我會認為自己拍的照片,自己有沒有在裡面是很重要的,
我不愛色調搞得很誇張的照片,也不喜歡model外拍的照片,
這會讓我覺得,一切都很假。

想拍好照片,我認為第一階段是將自己看見的忠實地呈現出來,
這並不容易,人眼是個很厲害的東西,很自動地把焦點之外的東西濾掉,
而透過鏡頭它們全都會跑出來,要先讓自己去習慣鏡頭之內的世界。
然後再來要如何安排所有景框內的東西,我的主題要搭配淺景深的背景才會突顯呢?
還是清楚的小東西反而有助於提升主題的焦點呢?
還有光線需要多少?想要過曝的感覺呢?透明的感覺?還是陰沉?或是迷濛等等。

拍完之後多去看自己的照片,看看自己多了什麼不該放進來的東西,
反而讓整個畫面變得混亂,沒有主題,光線呢?趣味點呢?
看到這張照片視線是不是會很自然地停留在自己想要的主題上呢?

第二階段是該如何說照片的故事,這我也還無法掌握的很好。
要拍的主題有了之後,我要把它擺在照片的什麼地方,為什麼?
加什麼樣的背景可以讓閱讀照片變得更加專注,
加什麼樣的小東西可以增強主題的張力,加多少呢?

第三階段則是想辦法用最少的東西,去表現最完整的意涵,這就是藝術層面的創作了 XD

所以我會覺得要去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給誰看的照片,
回憶的紀錄、生活點滴、審美敏銳度的練習、或是一些有更深層意義的照片,
想要簡單的,來個第一個就上手什麼鬼的書,很快就可以得到人家的稱讚說很漂亮,這很ok。
如果想要更多,我會覺得多看一些跟攝影無關的書,多去觀察日常生活中的風景,
自然而然地就會留下一些不一樣的畫面。

無論如何,千萬記得,拍照的是人,不是機器,
或許機器可以彌補人為的不足,但終究是看自己腦袋裝了些什麼,才有獨特的風格顯現。

西濱.高美溼地

有了我們兩個人的第一台車,就開著它去晃晃,
原本是要讓咪起練習開的,沿著西濱沒有車,路又大條很好開,
但她說她不敢 XD

雖然開著車,只要帶著相機我們兩個就是看到哪兒漂亮就停下來拍一下 ...


這是西濱路邊的一處農舍,不過看起來是沒有人住了,很漂亮的磚跟瓦砌成的建築。

門邊還貼著恭賀新禧,可是大門卻深鎖,連個人影也不見。

這是另一處的稻田,田梗的層次總在高架橋上才能欣賞,來到路邊就又拍不到那個感覺了。

這一區的田梗,上面站了好多"人"。

在清水的漁市場晃了太久,到高美溼地人都開始要走了,天色也變暗了。

我喜歡這寬闊的感覺。

那個人是在挖什麼?

到後來在玩小光圈,看影像的銳利度會不會增加。

2010年3月31日

馬路上一堆豬頭

我如果不是在路上撞到幾十、幾百個豬頭,就是下車打爆這些人的頭 = =

今天回來的時候,要左轉彎進小巷子裡,二十公尺前打了左轉方向燈,
高峰路是兩線道,對向一道,我這邊也只有一道。
有一個人可能他老婆快生了,可能他機台爆了,可能他很急著上廁所,
騎著機車,硬是要在我左轉的時候,從我左邊、跑到對向車道超我車,
我同時就轉彎了,他當然嚇到一跳,轉過頭就青了我一下,很想問候他是在青什麼意思的。

你一整個違規,如果被我撞到也是剛好。

騎機車在路上小心點,不要以為自己很帥很趴技術很好,這樣騎車沒出事只是運氣好,
開車的時候左轉切到自己這一線的最左邊的時候,駕駛只會注意對向有沒有來車,
你那種小機車從後面竄出來,不會有人發現,就算有注意一下,也有可能剛好跑進後照鏡的死角。
出了車禍,開車的人也不痛,騎車的自己摔在地上痛之外,萬一運氣不好被車壓過去,那你要怪誰?

上班時間幾十、幾百個這種不要命的人在路上跑來跑去 ....

2010年3月28日

教出會思考的孩子

今天跟著我女朋友去聽一位森林小學的校長演講,
一開頭聽著聽著我就想掉眼淚了。

其實我知道我自己的父母給了我什麼樣的限制,
我也很清楚其實我不能怪他們,因為他們也是這樣被教育的。
可是每當聽到類似的話題,我還是會難過,不免會有一些遺憾,
如果...

我的渴望流浪,我的冷漠疏離,
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來自於我沒有自信,
同時我想要證明自己有能力處理我自己的人生。

這,是我的人生,我很感激你們的養育,但你們不能支配我的人生。

當我聽到那句"因為你還沒參與過我人生重要的時刻",我心裡真的難過,
從國小畢業之後,你們只有在我遇到挫折的時候才會"介入"我的人生,
"介入"的方式很粗暴,也很不尊重我的選擇,不在意我的感受,
你們說的,往往是你們的情緒,你們的感受,然後是你們的決定。

其實我從來沒說的是,當畢業典禮上人家的父母開心地和子女合照時,
我只能不經意抱怨著天氣很熱,然後躲回自己的房間或實驗室,落寞著。
其實我從來沒說的是,當我看見別人的父母來異地看自己的子女時,
我總是想到來新竹十年了,我從來不曾在這個地方帶著你們去走我走過的路。

我不是不愛你們,也不是不了解你們其實愛我,但你們真的不了解我,
當你們覺得我叛逆的時候,我會覺得還好我在一番掙扎過後還會思考。

我希望我有一天會有勇氣跟你們說,放手吧,
欣賞我還有跌倒的勇氣,讚美我不論在什麼環境下都仍自在從容。

自我有記憶以來,我從來未曾聽過一句讚美,即使是最簡單的一句,
只是這樣的錯誤,我要讓它停在我這一代,而我正在努力。
----

你很棒,總是一次次地去探自己內心深處的痛楚,而試圖讓自己改變,
讓錯誤停在自己的身上,讓曾經傷害人的那些後悔轉化成鼓勵別人的力量。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