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6日

不切實際!?

如果有一天,屬下可以打主管的考績,那一定非常有趣 ^_<

寫文章的這個時候,突然想不起來那個詞兒叫什麼去了,
我想當電話這鬼玩意兒被發明的時候,大部分的反應也大概是嗤之以鼻吧,
那時候的人可曾想過會有這麼一天,走在路上的男男女女拿著一個小盒子,
分秒不息地在講"電話"。

人常常藉著去否定別人,來堅持自己的看法,
排斥未曾想像過的東西,來掩飾自己的恐懼。
只是,如果沒有這些異想天開的人們,我們的生活會有這麼多便利性嗎?

如果,光纖可以用作提升銅線頻寬的媒介,為何不能用在晶片上?
而用頻寬不夠、網路不穩的skype講著傳輸技術的更迭,這有什麼好諷刺?
或許現在看來,他們是不切實際,但最早說要做電晶體、做晶片的那個人,
一定被大家稱作是瘋子。

實際,看的是檢視的時間點和環境需求為何,
看到十年後、二十年後需求的人,我會欣然去接受他們的大膽、欽佩他們的勇氣。

或許他們大部分的人會像流星一樣殞落,
但至少他們也曾畫出一道光芒。

2010年4月15日

鹿港行 - 終章

我很喜歡鹿港這個地方,有很多的故事,有很多的歷史,
但不包括很多的人 ......

像這樣一個小鎮,一磚一瓦,一個轉角,一個窗欞,都可以構成很美的畫面,
我喜歡它們,我會覺得它們並不會比不上歐洲舊建築的美。

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帶著我的照片出去告訴人家說,
請看,臺灣也是一個如此美的地方,不論山川海洋,還有小鎮廟宇。



鹿港行 - 牆

鹿港有很多的磚牆,牆後,又是另一道風光。


這轉角我們逗留了很久,小貓其實很怕人,每當有人經過全都會躲起來,
要一次湊滿四隻小貓,其中一隻還是在牆上虎視耽耽,可是在正午的大太陽下站了好久。


最近嘗試在拍這樣的角度會有什麼樣的感覺,牆佔滿了視覺延伸的畫面,
看不見前面的路,卻是牆蜿蜒到無窮的視角。留下了一點壓迫,又想要窺伺牆後的遐想。


我很喜歡這張,像是在等待著什麼?
基本上只是我女朋友不想要給我拍臉而已 XD


我在苦窯的日子 ....


傻瓜樹下埋藏著一段負心漢與痴情女的陳年舊事,如今,
樹仍蒼翠,人卻已成過往雲煙。

2010年4月14日

鹿港行 - 門

我喜歡拍門,我覺得門有很多故事,
它保護著一家大小的安全,它阻隔著外來的寒風雨淋,
它掩蔽著家裡發生的大大小小事。
往外的那面,看著人來人往、時光荏苒,
往內的那面,看著悲歡離合、聚散離合。

這是我喜歡拍門的原因,緊閉著、半掩著或是敞開著的門。











2010年4月13日

鹿港行 - 天后宮

到鹿港其實已經晚了,但遇到一群人正好在廟口熱鬧,
一個貌似濟公的人在路上搖頭晃腦,人們引頸跟著轎往天后宮裡頭走。

這是屬於我們的文化,但我很好奇地觀察這一群人,
拍照的、參拜的、抬轎的、跟團的、路過的、做生意的等等,
他們各自的心中在此刻正在想著什麼呢?

不論什麼,就很奇妙地在這個地方聚在一起,往同一個方向前進。











鹿港行 - 沿途風光

只要是我們兩個出去玩拍的照片,常常就會看到一堆跟目的地無關的畫面 XD
這一段路是我們從古坑要接回中山高的時候,在快速道路上看到一片很漂亮的稻田
當下就決定說不然我們下去看看這些不知名的地方

綠油油稻田一直是我很喜歡的風景,我喜歡從各種角度看他們。





這又是一個很有趣的地方,還遇到兩個很可愛的老人家,
當我們稱讚他們的舊房子很漂亮的時候,他們說新的樓房才漂亮啦。

2010年4月5日

北投溫泉遊

這天是咪起生日,用旅遊展買的住宿券到四季大飯店去住一晚,還可以泡個溫泉。

下棋的阿伯們,個個都很認真。

北投的圖書館,造型很漂亮,可是背影很醜,有醜的大樓蓋在後面。

溫泉博物館的一個面,我總覺得上面那一團樹葉很突兀。

一群玩cosplay的人。

阿桑在路邊賣菜的樣子。

地熱谷,下去應該就熟了。

很累了,不知道要說啥,就自己看照片吧 ~~

攝影路上,走過初學的心得

依我現在的程度,我實在不敢說是給別人建議,或是指點等等,
手邊這台相機入手了兩年半,拍得很少,也才到最近開始有進一步的感覺。
會想寫這篇文章,是因為要拿給胖威的書一直還沒給他 XD
那只好先分享我自己的心得,這只是我個人經驗,參考參考

其實我不是個愛拍大家很風行的東西,色調啦,飽和啦,對比啦等等,
對我來說,攝影,是將我眼睛所看到的當下,內心的感受想辦法把畫面留下,
之後我再去看我的照片的時候,我可以回憶起那時候我的內心經歷了一些什麼。
我想要紀錄的東西,這個主題,相較於環境一定有它特別的趣味所在,
不然為什麼我要花時間去觀察它?為什麼我會想要停下來反芻一些感覺呢?

公式化的構圖,說好有好,但它也有某種層面的缺點,
對於一開始拍不出什麼鬼東西的人,它可能可以幫助新手"快速"地拍出大家會說不錯的照片。
但它也是在迎合某種主流的審美觀,它是在定義一種型態,
依照某一種大家很可以接受的,很可以認同的美感經驗,在捕捉畫面,
很可惜的,為了符合這樣的框架,某些東西可能會被犧牲掉。

我會認為自己拍的照片,自己有沒有在裡面是很重要的,
我不愛色調搞得很誇張的照片,也不喜歡model外拍的照片,
這會讓我覺得,一切都很假。

想拍好照片,我認為第一階段是將自己看見的忠實地呈現出來,
這並不容易,人眼是個很厲害的東西,很自動地把焦點之外的東西濾掉,
而透過鏡頭它們全都會跑出來,要先讓自己去習慣鏡頭之內的世界。
然後再來要如何安排所有景框內的東西,我的主題要搭配淺景深的背景才會突顯呢?
還是清楚的小東西反而有助於提升主題的焦點呢?
還有光線需要多少?想要過曝的感覺呢?透明的感覺?還是陰沉?或是迷濛等等。

拍完之後多去看自己的照片,看看自己多了什麼不該放進來的東西,
反而讓整個畫面變得混亂,沒有主題,光線呢?趣味點呢?
看到這張照片視線是不是會很自然地停留在自己想要的主題上呢?

第二階段是該如何說照片的故事,這我也還無法掌握的很好。
要拍的主題有了之後,我要把它擺在照片的什麼地方,為什麼?
加什麼樣的背景可以讓閱讀照片變得更加專注,
加什麼樣的小東西可以增強主題的張力,加多少呢?

第三階段則是想辦法用最少的東西,去表現最完整的意涵,這就是藝術層面的創作了 XD

所以我會覺得要去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給誰看的照片,
回憶的紀錄、生活點滴、審美敏銳度的練習、或是一些有更深層意義的照片,
想要簡單的,來個第一個就上手什麼鬼的書,很快就可以得到人家的稱讚說很漂亮,這很ok。
如果想要更多,我會覺得多看一些跟攝影無關的書,多去觀察日常生活中的風景,
自然而然地就會留下一些不一樣的畫面。

無論如何,千萬記得,拍照的是人,不是機器,
或許機器可以彌補人為的不足,但終究是看自己腦袋裝了些什麼,才有獨特的風格顯現。

西濱.高美溼地

有了我們兩個人的第一台車,就開著它去晃晃,
原本是要讓咪起練習開的,沿著西濱沒有車,路又大條很好開,
但她說她不敢 XD

雖然開著車,只要帶著相機我們兩個就是看到哪兒漂亮就停下來拍一下 ...


這是西濱路邊的一處農舍,不過看起來是沒有人住了,很漂亮的磚跟瓦砌成的建築。

門邊還貼著恭賀新禧,可是大門卻深鎖,連個人影也不見。

這是另一處的稻田,田梗的層次總在高架橋上才能欣賞,來到路邊就又拍不到那個感覺了。

這一區的田梗,上面站了好多"人"。

在清水的漁市場晃了太久,到高美溼地人都開始要走了,天色也變暗了。

我喜歡這寬闊的感覺。

那個人是在挖什麼?

到後來在玩小光圈,看影像的銳利度會不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