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1日

東方主義(Orientalism) - Edward W. Said

這本書,看了好久,終於把它給看完一遍 orz
裡面的體系相當龐大及複雜,東方主義隨著時空背景的變遷宛如有生命的實體一再修正,
弔詭的是,東方主義中所指涉的東方卻變成了恆久不變的一灘死水,
東方變成了一種像化石,像一種定律,供西方人研究,並加以詮釋、定義及再現的東西。

薩依德試圖在這本書裡面去批判兩、三百年來東方主義的系統所產生的偏見,
這裡要強調的是"批判"而非"譴責",譴責會落入全然地主觀判斷,造成另一種偏見,
而批判是提供一種方法論,一種不同於原本存在的觀點加以解構,兩者概念是有差異的。

不論東方主義或是伊斯蘭本身的文化我都沒有接觸過,
所以我也無法對於薩依德所提出的批判加以辯證或是另行批判,
但他提示了我許多可能存在於自己觀察事物的偏見,長久以來我卻不曾檢視過自身。

二元對立是一種危險也容易造成誤解的態勢,
在「我們」跟「他們」之間,容易因為潛在的威脅,導致將負面的評價加在對方身上,
也就是說,在進行評價的開端,「我們」就已經把「他們」預設成一個危險物,
因此所有單獨的事件都會被借題發揮成「本質」的概念,
而不去剖析背後的成因,和了解造成事件的人本身的想法及個性。
一個簡單的例子:台灣曾經是聞名世界的海盜王國,那時候台灣=仿冒,
常常會有一種言論就是,台灣人就是擁有這種劣根性,愛仿冒,愛盜版,貪小便宜,
但事實上是美國人曾經也是盜版天堂,偷了多少歐陸的書出來,
而現今的網路世界中,美國人不也是侵犯著作權的大本營嗎?
那請問台灣人是有什麼劣根性?相同的行為,台灣人就是天生如此,美國人就是個案?

因為要維持自己立場上的優勢,讓自己可以站在評價他人的優越感之上,
所以「我們」必須預設「他們」是落後、停滯等各種負面的價值判斷都加在上面,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找證據去證明「他們」是符合那些負面的評價。
在東方主義這本書中,當時的西方最開始就是用工業革命的結果來加以判斷,
西方世界發生了工業革命,而東方世界沒有發生,所以西方比東方來得進步,
藉此西方世界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去污蔑東方,歧視東方,評價東方。
我為什麼會強調科學未必是客觀的原因就在這個地方,
有很多所謂的"科學"或是"科學方法",太過於強調論證過程的邏輯,
卻沒有去檢視發展的目的原本就是包藏禍心,試圖將證據解釋成自己想要的結論,
例如:曾經就腦容量去得到男人比女人聰明,白人比黑人高等的結論等等,
在東方主義一書中所提出來的例子則是語源學的發展,
語源學在西方認為是一種科學,而它透過語源去認定東方人較為落後,科學客觀?
(科學的問題先談到這邊,它還有其他的問題存在,以後有機會再寫文章探討。)

談論到詮釋的問題後,針對「他們」落後的這一點,「我們」就想要去幫助「他們」,
因為優越感無法讓自己忍受這世界上擁有落後的區域,另外就是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這一點在書中沒有提到,帝國主義的興起是不是跟工業革命後人口的爆炸有關係,
而可以確定的一點是,支持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基礎,就是這種「使命」。
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進展到現代文明,這項任務只有「我們」才能辦到,
「他們」太笨、太落後了,根本不懂得什麼叫文明,「我們」有那個義務讓世界更美好。

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開發之前,就必須展開一些研究,
這些研究就牽扯到所謂的詮釋與再現的問題,觀察者會將一些行為或文化,
在沒有真正了解它們背後的意義前,就擅自進行詮釋,
為什麼能如此?因為「他們」只是研究的對象,那些行為必須透過「我們」來賦予意義,
就好像在研究昆蟲,研究地質變化那樣,所有的模式必須由「我們」來給「他們」生命。
但研究的對象很龐大,怎麼辦?開始進行歸類跟目錄化的編纂。
把整個東方文化、歷史、族群、宗教、政治等等,化約成為文本上的類型跟目錄,
用短短的幾行字去概括龐大而複雜的社會現象及人類行為。
這樣的再現透過文本慢慢地形成一種權威,一種學科,廣為流傳,產生經典,
但再也沒有人知道文本上的東方跟實際上的東方差距有多大,
而東方化的東方成為西方人想像中的那個實際東方。

時間一久,這些文本所流傳的概念已然形成傳統時,它變成了不可挑戰的權威,
這從小活在這些傳統、文化背景中成長的人,一提及這些議題時就會隱含著價值判斷,
例如:漢人對於原住民的概念即是如此,事實上很多人提及原住民仍存在價值判斷。
當文化交流之後,發現很多的現象似乎違背了西方霸權原本所認知的概念時,
這時候東方主義它必須經過修正跟調整,那些學者們將命題回歸到伊斯蘭教本身,
他們承認了伊斯蘭過去的榮光,但用一種悖論來延續這個命題,
就是伊斯蘭本身是個停滯的社會,他們政教不分,堅信這種古宗教的態度,
正好可以證明他們是這樣的一個種族。
於是透過東方主義學者專家等的詮釋,伊斯蘭成了一個活在過去而死去的社會,
他們不會進步,他們的人也不會進化,透過這一層再現,東方化的東方死去了,
東方人被去人性化,東方社會被去文化,過去的偏見又能夠套入東方化的東方裡面。

最後,東方主義不僅僅流傳在西方社會,透過了經濟霸權的途徑,
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國)強迫東方去接受西方社會對於東方的價值判斷以及自身的優越,
他們透過教育體系決定了當地的人該學些什麼,
然後挑選出其中的精英份子送往美國當地接受獎學金繼續教育,
一整個體系去傳播西方的教育才是當今教育的主流,這也是我前陣子在思考的問題。
世界大學的排名是不是一個客觀的評鑑系統?當然,很多人會說是。
而這個客觀的判斷標準是誰定義出來的?達成什麼樣的目標才會是好學校?
另外,一些conference、journal,能夠被接受的評斷標準是什麼?而誰在主導?
是不是很多時候我們都默默地在接受東方就是不如西方的價值判斷?
認同那樣的價值觀之後,把許多的現象歸疚成為本質論的判斷呢?

我們是不是都接受了後殖民主義概念,就真的認為自己天生不如別人呢?

看完東方主義,我得到了很多的啟發,這就是為什麼我最近一直在提出思考暴力的問題,
我們在進行批判的時候,我們有沒有落入一個陷阱就是,我們站在一個優越的位置批判,
就拿暴力這個例子來說,批判暴力是不是從我們不用暴力,所以我們比較好的立場出發?
那再怎麼樣暴力都會被譴責,因為預設立場就已經分出優劣了,
但暴力是不是真的不可取?如果是,人要怎麼從弱肉強食的世界中生存下來?
人類社會太過於強調文明跟理性,認為那是比較好的,比較高等的,
否定自己非理性的部分是不是一件好事?就焦慮的產生而言是有挺負面的影響。

薩依德有個概念我很認同,批判的時候必須從整個文化層面來觀察,
各種不同的人文學科來交叉驗證,他不否認他是有立場,絕對客觀是不可能存在,
而從各種角度切入來批判事件跟現象,會讓自己得到一個較為廣泛的視野,
比較能夠接受與自己立場不相同的人對於自己批判的批判,
因為當我堅持自己客觀,他也堅持他是客觀時,這樣的爭吵往往是彼此立場的爭辯,
而無法到達意見的交流跟想法的激盪,還有對彼此立場的尊重。

做人如此,應用在做研究的方法上也可以這樣去嘗試看看。

1 comments:

匿名 提到...

你好:
最近在唸東方主義原文,
找資料時發現你這篇評論,
覺得你寫得很不錯,
我也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