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9日

Inside Man

今天在HBO上看到了一部當初還滿想去看的片子,結果當時因為這部片在ptt上的評價不佳我就放棄了,真是誤信讒言。當初的動機是由於卡司很強,列出來的三名演員都是硬底子演技派,以這三人的實力理應不會接太差的片子來演。而如果我早一點去研究一下這個導演,Spike Lee,我應該會有更大的動力去觀賞這部電影

老套的劇情,要怎麼拍才會創造新意,Spike Lee在這點上面做了很成功的演譯。很可惜的是台灣片商不僅把片名翻成"臥底",還狂打這部片是為驚悚懸疑,這也難怪很多人看完就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自然評價也不會太高了。



片頭開始,克里夫歐文旁白說出自己設計了一場完美的犯罪,然而這個完全的犯罪怎麼看到是漏洞百出的,那麼何來完美之說呢?仔細回想劇情,犯罪的過程從頭,帶口罩戴墨鏡的人怎麼能進到銀行?而帶著假槍搶銀行,如果其中有一兩個不服恫嚇的警衛或民眾起而反抗,那又該如何面對呢?反竊聽行為為什麼不會被識破呢?過程中其實破綻不少,但又何來完美之說?完全在於他如何算計這個龐大的社會體系,以及算計人類心理的黑暗面,完美就建立在這些破綻上。

所以Spike Lee就大喇喇地把他過去所擅長探討的議題放在這個老套的搶劫公式上。這個騙局是建築在警方系統在面對案件處理上的輕忽,這輕忽有時也不是在於不夠聰明,而是自以為是,這是立場的問題,所以在電影中他們會忽略了為什麼搶罪傳口信不寫在紙上而是寫在行李箱上;在竊聽到對方用非美語在說話時,也誇張地透過廣播系統去問路人是否有人懂這是什麼語言,這不就擺明著讓歹徒知道他們在竊聽嗎?這是人的自大所造成的破綻。

再者,利用警方在面對證據不足時所採取的態度來逃避拘捕,這是官僚系統的缺失;然後利用別人的污點,透過一些壓力,便可讓對方進退兩難,例如銀行家不欲人知的過往,丹佐私底下疑似貪污的案件,而以錄音筆反制茱蒂佛斯特的手段,以至於面對上司的無心探底和高層以升官為餌反制的丹佐華盛頓,也欣然地接受這一切的結果。天底下沒有人是都沒有見不了光的,都會有一個不在檔案上的392保險箱。

所以為什麼電影看起來像是沒有結局,即便市長知道了一些銀行家的事,也不會將他揭發,這世界就是大魚吃小魚的世界,這就是社會。Inside Man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一些不欲人知的事,也因為大家都妥協了,也才這麼完美。這就是個完美的騙局。

我滿喜歡這部片的風格,用一種滿輕鬆的步調在探討一些議題,電影中也幽了一些種族議題的默,雖然不是挺重要的,但就是會莞爾一笑。導演在節奏的處理上滿好的,有緊張的時候,但面對問題讓觀眾很舒服地看這一切怎麼發生,讓觀眾去看別人的故事,進而發現那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老套的劇情卻展現出新的想法,導演跟編劇滿有創意的。

可惜的是,劇情本身格局本來就不夠大,說要討論什麼很深入的話題,發展空間有限。再者很可惜的是演員發揮的空間都很平均,也沒有很明顯地誰是主角,誰是配角,所以大家都算是中規中矩,導演引導的軌跡比較明顯。不過既然導演是在說故事,好好看故事也是滿享受的一件事。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