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鈕承澤的第一部電影 也正如他所說的他確實拍出了一部類型風格迥異的電影
這一場比起「流浪神狗人」來說 總算有比較多人跟我一起看了 哈哈
或許因為他是鈕承澤的關係吧 但也或許因為他是鈕承澤的關係
可能很多人看完電影之後會有點失望 會有點..... 怎麼說 抓不到重點
看到電影的宣傳海報或著是廣告 會讓人有一種很kuso,很辛辣的感覺
什麼拔掉邱毅的假髮啦之類的 但到也就如電影的最後一幕 如電影片名本身一般
這些屬於外顯的宣傳方式 你必須得要利用一些話題性、衝擊性的東西來吸引觀眾
對於豆導而言這是一種「情非得已的生存方式」 畢竟太過於內化的東西沒有票房
藝術跟商業之間原本就存在著一種既曖昧又矛盾的關係
沒有錢什麼事都做不了,但為了錢又得要丟下自己的堅持跟自尊 ....
這電影是在探討一個大命題,人活著為什麼不快樂?該如何快樂?
紊亂的政局,嗜血的媒體,情慾的愛情,匱乏的金錢,失序的社會等等,
這些是否真的是人活在這世上不快樂的原因嗎?
如果這些都是,那麼為什麼追逐著一段又一段的肉體慾望關係無法獲得滿足?
為什麼在得到一筆意外橫財之後,卻又會升起更大的貪念,徵逐更多的財富?
為什麼人生總是一片混亂,總是無法稱心如意,總是宛如一場悲劇呢?
因為人很疲於奔命地在扮演社會角色中的每一個自己,
看電影中的鈕承澤,時而是豆子,時而是豆導,時而又是鈕承澤,
什麼意思?
所有的混亂起自於自身角色的混亂,因而外在的刺激就好比毒品一般,
吸食的時候飄飄然,等到那短暫的脫離褪去之後,更加空虛。
扮演豆子的時候,他必須要去面對己身缺乏母愛關懷的傷痛,但不能表現其軟弱;
扮演豆導的時候,他必須拿出權威想辦法解決所有問題,但不能表現其無能;
扮演鈕承澤的時候,他又必須鞠躬哈腰為的是多一點的金援,但又不能表現其意志。
也因此外顯的一切只能麻痺所有自己中的其中一個自己,而不是唯一的那個自己。
當身為豆導的那個自己想要性愛,但身為豆子的那個自己卻為愛情而空虛;
當身為鈕承澤的那個自己想要金錢,但身為豆導的那個自己卻為卑微而沮喪;
當身為豆子的那個自己想要愛情,但其他兩個自己卻為尊嚴而憤怒。
我們不會因為外來的刺激獲得滿足,人的慾望是個無底洞,
而人的慾望來自於傷害,血流汩汩的傷口若不曾結痂,再怎麼吃糖也不會癒合。
內化的快樂才會是平衡滿足的快樂,當內心有個快樂泉源不停湧發,
那麼外在的聲色光影就難以去迷惑一個平和穩定的內心。
面對自己的內心,靜靜地停下來聆聽它的聲音,它會告訴自己真的需要的是什麼,
什麼東西對於自己才是真正重要的呢?
每一個人有著每一個人不同的答案,因為每一個人有他不一樣的過去,不一樣的內在,
追尋自己的內心終究會找到答案,但這過程會很痛,很難受,
畢竟每個人都很不願意去面對自己的黑暗面,但往往黑暗面都是失序的起源。
真正需要渴望的東西,常常會藏在那個最黑暗的角落,然後潛意識就用個盒子關上鎖緊,
以為自己不去看它不去想起它,那麼我們就會忘記自己最脆弱的那一部分,
然而慾念會因為被遺棄在角落而失去力量嗎?當然不會。
沒有任何一個傷口不經處理後會自動癒合的,更甚者,
當我們運動得愈激烈的時候,這傷口會慢慢地擴大擴大,
我們就必須用更多的麻藥來麻痺自己忘卻傷口的疼痛。
這是這部電影,一部豆導口中的mockumentary,把劇情藏在紀錄片裡面,
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意涵是,把自我藏在社會的觀察裡面,把情感藏在客觀理性裡面,
把內在的需求藏在外在的刺激裡面,把人性的混亂藏在世界的失序裡面。
它紀錄了自己,紀錄了那個最難去觀察,最不願意去碰觸的內心黑暗面,
當豆導可以把自己內心的這些情緒放在大螢幕上供人欣賞的時候,
我相信他已經跨越了一條難以跨越的鴻溝,快樂是從自己內心去尋找的。
當我們真心快樂的時候,我們看這個世界仍然會如此的美麗,如此的希望無窮。
到目前為止我感受到所謂的快樂有三個境界,跟電影裡的不謀而合:
其一是在外在環境未與內在需求產生真正的衝突時,那叫天真。
這個時期因為人生很順利,沒有什麼想要的東西是得不到的,也贏得了外界稱許的眼光,
所以人會很快樂,那這個快樂往往會很浮誇,
太過於順利的人生就會讓人的慾望無限延伸,會做一些十分不切實際的白日夢,
像電影裡頭提到的,屈中恆不行就敲暴龍來啊,我還可以把電影賣到日本咧!
大陸當局那邊要求要有大陸演員,幹他媽的我找周迅啊!
天真,當然這並不沉重,因為這時候的人正被一群人高高的捧在天上,輕飄飄的。
其二是延續第一階段而來的,過於浮誇的夢想總會遇到現實的問題,此時是掙扎。
這個時期很痛苦,會感覺好像整個世界卯起來跟我做對,
不論什麼事情都會跌落谷底,愛情啦,事業啦,人生裡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都不對,
然後我看整個世界也都很不爽,
政府政策啦,政客嘴臉啦,人際關係啦,感情問題啦,人生裡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都機掰
而我認為這是因為衝突去刺痛到潛藏的傷口所在,那些慾望的起源,
人生不再順遂意謂著那些原本捧著你的手,紛紛地跟你說,你的夢想是個屁,
自己也無法去承認自己的能力真的有限,那代表自己要去感受那些傷口的痛。
其三是第二階段的超脫,在找不到任何出口之後回過頭去省思自己的內在,這叫領悟。
要進到這個階段必須要經過一陣非常痛苦的煎熬,人生就彷彿要停在那個地方,
就好比電影中豆導在分手之後,一個人關在公司的房間裡頭幾天不出來一樣。
把自己跟外界切斷任何聯繫,隔絕在自己的天地之間,避免那些刺激跟麻藥,
跟內心展開一場真心相對的愛情競賽(這台詞很北七 借來用用 哈)。
去面對自己所有的慾求,面對自己所有的情緒,面對自己所有的黑暗面所在,
不停不停地問自己為什麼,去找出事情的根源所在,然後安慰自己治癒傷痛。
過後,會感受到一種很溫暖的快樂,跟第一階段的快樂是不一樣的,
在第一階段的快樂是一種有點表面的快樂,是一種會去隱藏負面情緒的快樂,
會告訴自己我像個小丑一般,給人快樂,把悲傷難過留在面具後面,
對啦,有點像是帶著一張快樂的面具在活著。
但這時候的快樂,並不是說你就不會難過、生氣、悲傷等等,
這快樂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會很用心地去感受這些難過、生氣、悲傷等情緒,
我不壓抑,然後我試著去跟那些造成我這些情緒的人們訴說我的感受,
然後我也願意去面對我所犯下的過錯,真心誠意地祈求對方的原諒。
這是一種知道自己以一個完整的姿態活在這世界上的快樂,厚實的快樂。
----
"你根本不懂什麼是愛,你甚至不懂什麼是做愛!"
嘖嘖,當張君甯用口齒不清的咬字講這句台詞的時候,我怎麼覺得她在罵我咧?
哈哈,罵的好。
如果"麥田捕手"是我人生的青少年時期的寫照,
那麼這部電影就是接續"麥田捕手"之後的人生到現在,
阿我十幾年的人生就被一本書跟一部電影講完了哦,這麼一點點 XD
看電影的樂趣在於能不能引起共鳴,
看這部電影我幾乎不用去思索大概就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這是說這不是一部好電影嗎?不,它是,只是我在電影裡看到了自己。
我想這就是豆導第一部電影的精神所在,他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在電影裡看到自己,
我看到了自己人生的痛苦與快樂,滿足與渴望,幼稚與成長,
外在的世界變化的太快,追著那些變得太快的東西跑來跑去,就失了根了。
從休學到分手,分手到oreo去世,oreo去世到復合被拒絕,被拒絕到上成功嶺 ....
人生變化的好快,一直到去年的聖誕節過後我才真正放慢我的腳步,停下我的腳步,
從分手之後我就一直渴望復合,那三個月我沒有並仔細去思考"什麼是愛",
那個渴望仍然是我的慾望,仍然是我的挫折感在作祟,
對我而言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我並沒有好好地去看清楚它的模樣。
我還是以為當我自己多做了一點原本沒做的事情,那麼我就會多了一點值得愛的地方,
所以我學著去看電影,學著去聽古典樂,學著去思考哲學,學著去攝影,
直到那句"自始至終,你都不曾了解我"(大概是這樣啦 別計較),刺穿了我的神經。
那時候我還試圖想要去證明一些什麼,所以那封信如果曾經傷害了妳,請妳原諒我,
在此我致上我最深最深的歉意,真的很對不起。
當然,也還好那時候我有去學著做那些事情,即使動機是不單純的,哈,
我永遠記得電影的第一堂課老師講的一句話:「如果有一天我的心死了,請把我叫醒。」
聽到這句話我全身發麻了一下,我的心,真的正在垂死掙扎,
望著窗外的天空,我開始想像飛翔在白雲之上的藍天自由的風吹來生命的清香。
我想,那句話應該是"自始至終,我都不曾了解妳想要什麼樣的愛情",
我記得一件很好笑的事情,我這人那時候真的是逃避一切都到極點,
我忘了那時候休學了沒有,我們在金山街的小公園裡騎著小木馬,
妳說:「有的時候,我真的覺得你聽不懂我的話,也沒有把我的話聽進去。」
我答:「對呀,我也常常覺得我的耳朵聽力不太好。」
多麼可笑的一個對談,多麼可憐的一個女人。
我應該把這些荒謬的言論拿來出一本書叫做"bnman的荒謬主義",應該沒人要看,哈。
嗯,我根本不懂什麼是愛,這句話應該要當成我的座右銘,哈哈,挺中肯的,
所以從那次之後,我才真正放慢自己的腳步,開始回頭去看這段感情。
緩慢,是我的速度。
最近好像流行用這種方式講話,"xx,只是oooo",哈,
二十多年的人生是一部太漫長的電影,我也沒辦法一口氣把它看完,
當然快轉也就毫無意義,誰會看一部電影不停的快轉啊?那是A片吧。
不過人生這部電影比較有意思的是,截取任何一個片段出來都可以是另一部獨立作品。
然後我看著這部電影我問自己,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是快樂嗎?快樂應該不是一個東西吧,那應該是一種情緒,得到一種東西之後的情緒。
那是...自由嗎?嗯,自由的確滿好的,但總覺得好像少了那麼一點點什麼,
一個人過著沒有拘束也好像沒有什麼掛念的日子,真的是挺輕鬆,不過太輕了,
心頭上沒有掛上個什麼東西,有種不復存在的不真實感,這快樂有點沒有重量的感覺。
那是...金錢嗎?哈,我幹麼要讓貨幣來決定我的快樂與否,好像把我的快樂加上單位。
那是什麼?
嗯,是愛情,是真正的愛情。但什麼又是真正的愛情呢?
這就是個好問題了,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當我看著一些批判著過去媒酌之言那種婚姻制度的小說時,
那時候的社會瀰漫著自由主義的氛圍,總認為這種專制的婚姻制度是不會為人帶來幸福的
自由戀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愛情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跟快樂。
可是我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現在的社會,真的 ... 幸福了嗎?
如果真的幸福快樂,那又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分離,有那麼多的爭吵,有那麼多的眼淚?
又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在愛情裡頭不斷跨越了忠誠的界限?
又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十分痛苦跟猜忌地去忍受另一半試探著忠誠的界限?
如果愛情真可以帶給人幸福,那應該大多數的人會滿足於專一的關係才對呀,
如果愛情真可以帶給人幸福,那應該大多數的人會完全地信任這段關係才對呀。
因為慾望帶給人的往往是空虛,而猜忌帶給人的往往是恐懼,這都不是幸福。
那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有人說真正的愛情是曖昧的時候,當愛情開始的時候也就結束了。
這句話,有意思,回想起愛情萌芽的時候,那確實很快樂,
會因為見到一個人就不自主地笑得開懷,會因為沒見到一個人就不自主地恍恍惚惚,
那像是漫天的白色蝴蝶飛舞在白色的小雛菊之上,會看見小雛菊也在飛舞。
那是一種眷戀,一種思念,一種單純而滿足的狀態,滿足了一種圓滿互動的境界。
所以真正的愛情不會存在於一個人身上,也不會存在於三個人身上,
孤單的一個人你不會在這人海茫茫中看見自己的影子完全投射在另一個人身上,
在三個人之中,有另一個人來分享了這關注的目光,那不再完全屬於自己。
在愛情之初,不論潛藏在背後的渴望是什麼,總會有一個人全心全意地在乎自己,
他的每一條神經,他的每一秒思緒,都能看見自己的身影在那裡頭流竄,
自己的每一個小小心願都能夠被聽見,都能夠被滿足,都能夠被重視,
可以把最真的自己,最完整的自己表現出來,不會被嘲笑,不會被責備,
只有接受,只有疼愛,只有讚美,只有每一分每一秒在他的眼中自己都是最特別的自己。
既然如此美好,為什麼這樣的美好,卻會終結呢?
問題出在人的慾望,潛藏在背後的渴望在經過了付出之後,它需要得到回報,
試圖在自己最親密的人身上,得到慰藉來撫平內心過去的傷害造成的缺憾,
因為在潛意識之中,已將這個人在愛情之始的那個模樣認定為可以讓自己得到滿足的人,
所有的滿足,包括了解自己的滿足,結果兩個人想要的東西在這邊就產生了衝突,
更重要的是兩個人想要的不再是滿足對方的心願,而是滿足自己的渴望,藉以得到快樂。
得不到之後就開始指責對方,兩個人想的都是對方不了解自己想要什麼。
但得不到是必然的,如果人們嘗試著從別人的身上來彌補自己的缺憾,
就跟很前面很前面提到這部電影裡面的概念一樣,那只是短暫的快樂,一時的逃離。
上癮了,就會產生嗜藥性,不停不停地在追逐,但得到之後卻是更加空虛,
自己內心裡面的糾結,能打開這個結的也只有自己,因為那是自己繫上的。
真正的愛情,我也還在摸索,但我知道心上總得掛個人,這重量剛剛好讓快樂停留,
又不至於讓快樂跌落深淵,又不會讓快樂飄浮在半空中總帶了點寂寞。
因為我不希望自己是孤單的,
在難過的時候,能夠深深地擁抱著一個人,不至於被難過的浪潮沖走,
在寒冷的時候,能夠緊緊地牽握著一隻手,感受那溫暖透過彼此的指尖流動著,
在開心的時候,能夠輕輕地親吻著一雙脣,分享幸福暫停了時間往前走的意識。
知道
有個人跟自己做一樣的夢,有個人跟自己走過那麼多的路,
有個人跟自己一起看過那麼美好的世界,有個人跟自己為一樣的目標在努力著,
有個人跟自己一樣也有那麼多的缺點,也是那樣的脆弱,卻真心地希望自己變得更好,
有個人跟自己一樣懷著這樣純真的童心看世界,跟自己一樣追求著真正的愛情。
然後
我會靜靜地看著她,不說話,就會知道她想要的是什麼,
我會靜靜地看著她,不說話,她也會知道在我的心中真心地想要了解她,在乎她。
這是我想要的真正的愛情,我不需要在她的身上找到麻痺我傷痛的鴉片,
我只是希望她能願意跟我去找尋真正的愛情,
真心地去了解她,聆聽她,感受她所感受的一切,
真心地去深愛著一個人。
2008年4月20日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By bnman , 4/20/2008 10:44:00 下午
Tag : Movie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