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5日

攝影路上,走過初學的心得

依我現在的程度,我實在不敢說是給別人建議,或是指點等等,
手邊這台相機入手了兩年半,拍得很少,也才到最近開始有進一步的感覺。
會想寫這篇文章,是因為要拿給胖威的書一直還沒給他 XD
那只好先分享我自己的心得,這只是我個人經驗,參考參考

其實我不是個愛拍大家很風行的東西,色調啦,飽和啦,對比啦等等,
對我來說,攝影,是將我眼睛所看到的當下,內心的感受想辦法把畫面留下,
之後我再去看我的照片的時候,我可以回憶起那時候我的內心經歷了一些什麼。
我想要紀錄的東西,這個主題,相較於環境一定有它特別的趣味所在,
不然為什麼我要花時間去觀察它?為什麼我會想要停下來反芻一些感覺呢?

公式化的構圖,說好有好,但它也有某種層面的缺點,
對於一開始拍不出什麼鬼東西的人,它可能可以幫助新手"快速"地拍出大家會說不錯的照片。
但它也是在迎合某種主流的審美觀,它是在定義一種型態,
依照某一種大家很可以接受的,很可以認同的美感經驗,在捕捉畫面,
很可惜的,為了符合這樣的框架,某些東西可能會被犧牲掉。

我會認為自己拍的照片,自己有沒有在裡面是很重要的,
我不愛色調搞得很誇張的照片,也不喜歡model外拍的照片,
這會讓我覺得,一切都很假。

想拍好照片,我認為第一階段是將自己看見的忠實地呈現出來,
這並不容易,人眼是個很厲害的東西,很自動地把焦點之外的東西濾掉,
而透過鏡頭它們全都會跑出來,要先讓自己去習慣鏡頭之內的世界。
然後再來要如何安排所有景框內的東西,我的主題要搭配淺景深的背景才會突顯呢?
還是清楚的小東西反而有助於提升主題的焦點呢?
還有光線需要多少?想要過曝的感覺呢?透明的感覺?還是陰沉?或是迷濛等等。

拍完之後多去看自己的照片,看看自己多了什麼不該放進來的東西,
反而讓整個畫面變得混亂,沒有主題,光線呢?趣味點呢?
看到這張照片視線是不是會很自然地停留在自己想要的主題上呢?

第二階段是該如何說照片的故事,這我也還無法掌握的很好。
要拍的主題有了之後,我要把它擺在照片的什麼地方,為什麼?
加什麼樣的背景可以讓閱讀照片變得更加專注,
加什麼樣的小東西可以增強主題的張力,加多少呢?

第三階段則是想辦法用最少的東西,去表現最完整的意涵,這就是藝術層面的創作了 XD

所以我會覺得要去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給誰看的照片,
回憶的紀錄、生活點滴、審美敏銳度的練習、或是一些有更深層意義的照片,
想要簡單的,來個第一個就上手什麼鬼的書,很快就可以得到人家的稱讚說很漂亮,這很ok。
如果想要更多,我會覺得多看一些跟攝影無關的書,多去觀察日常生活中的風景,
自然而然地就會留下一些不一樣的畫面。

無論如何,千萬記得,拍照的是人,不是機器,
或許機器可以彌補人為的不足,但終究是看自己腦袋裝了些什麼,才有獨特的風格顯現。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