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和常人不同,超人不受法律限制,所以他可以殺人而不受法律制裁。」
看這部電影的過程當中,我一直把它跟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連結在一起。
在這本書裡提到一個超人理論,這個想法後來深深的影響到了尼采。
主角是一個由越戰退役的軍人,因為晚上睡不著而決定去開計程車,
而他執業的計程車中是紐約任何地區都願意接送的,
可以想見他是一個願意活在社會底層而接納包容的人。
然而夜裡的紐約卻是充滿著色情、暴力的城市,
特種行業、流鶯、黑人的犯罪問題等等諸如此類的社會問題,
他眼中看見了這一切,而心生厭惡不滿之情,一心想要杜絕這些社會問題。
這時,他結識了總統候選人的女助理,對她產生了愛慕之情。
他在第一次見面就宛如透視她心理一般說出了她內心的空虛,
他擁有過人的觀察能力,以及敏銳的直覺,可是他的教育程度並不高。
之後他約她出去看電影,結果竟然是帶她去色情電影院看,
於是她一怒之下掉頭就走,這段感情也因此告吹。
這是一個有趣的地方,他不齒於氾濫於社會之中的流鶯、妓女,
然而他卻認為到色情電影院觀看A片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而導演想說什麼?
是其實他本身也不過是在爛泥中打滾的一顆石頭,再怎麼不滿於現狀,
但他也是深深地陷在這種文化當中而不自覺,這是一種矛盾的衝突。
另一方面來講,色情影片工業究竟有沒有它存在的必要?
如果相較於馬路上流鶯、雛妓等問題,衍生出來背後的暴力、壓榨、金錢的污點,
而A片如果可以減少這些問題的發生,那麼它是不是一種低俗的文化呢?
或者,在看到這些東西之後,反而引起人的慾望產生更多的問題呢?
更進一步地造成那些性工作者的存在呢?
當我們隨著主角看到街上的問題時,進到色情電影院中的氛圍,是否會有這些辯證?
而主角意外載到了總統候選人,而把自己對於這個城市的看法高談闊論了一番,
沒想到這個總統候選人只是把他的談話不當一回事,
這令他難以接受,因為他認為他是很有份量的,他想要做一番大事業。
導演讓總統候選人幾乎都出現在白天,亮的地方,
與黑夜中的非法做一個諷刺性的對比,這些人關心的究竟是人民還是自己呢?
"We Are the People"是他的競選標語,導演也做了一個很毒辣的諷刺,
他們的標語設計是"Are"有underline的,而做徽章的廠商卻搞成"We"有underline,
對於政治人物而言,或許只有"他們"才是"人民"。
這是導演對尼克森水門案最直接而辛辣的抨擊,也造成主角漸漸走入瘋狂的主因。
而存在於主角心中那個"超人"的念頭漸漸萌芽,他想要代替制度來制裁那些骯髒的事,
這裡有個很細膩的地方,導演從主角的頭髮變化來暗示他思想、心理上的變化,
從髮色、髮型慢慢地變異,直到最後象徵極端、叛逆的龐克頭,
到龐克頭出現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知道這個"超人"已然成型了。
在"罪與罰"一書中,我們亦可以看到主角在殺人前後的精神不穩定狀態,
所以馬丁史柯西斯在這個地方細膩地去描寫這種反社會的極端思想。
然後,他將一筆錢交給了一位受皮條客控制的雛妓,
他決心去殺掉那個皮條客,動手去"洗滌"這個城市,
在這一場刻意將顏色沖淡,慢動作的殺戮行動中,
反而造成了一種像是在精神狀態不穩定狀況下的行為,它像是夢,不太像是真的。
這又類比到"罪與罰"的主角一度懷疑那個殺人的行動其實只是他的夢境而已。
但這個"超人"也會流血,也會受傷,也會遭到反擊,那他不也是個常人嗎?
這場殺戮過後,雛妓從良帶著他的錢重新就學了,而主角仍舊是個計程車司機。
在他身上似乎沒有任何審判的痕跡,只有傷疤,
而總統候選人也成為黨內代表,也快到了總統大選的前夕。
終究,計程車司機仍是計程車司機,或許上帝已死,但超人的力量卻有限,
誰都擋不住歷史的洪流淹沒了社會底層的一切黑暗,
當總統候選人在建構一切美好的未來,假意地和人民站在同一陣線時,
這些不堪入目的只是被忽略。
對他們而言,有意義的是數字,可是數字卻無法說明活在這團爛泥中人們的心情。
超人何在?這是馬丁史柯西斯對於美國最無情的控訴。
2007年11月25日
Taxi Driver(計程車司機) - Martin Scorsese
By bnman , 11/25/2007 11:02:00 下午 0 comments
Tag : Movie
Eternity and a day(永遠的一天) - Theo Angelopoulos
好幾天沒看到一部讓人想掉下眼淚的電影,而透過灰暗,冷調,鎮靜的畫面,鏡頭中各元素的結構,希臘的美讓人心碎。
如果我們在人生的最後一天,我們會追憶些什麼?透過灰色調遠景的處理,在畫面中稀稀落落的元素,讓人感受到沉重的疏離感,相反地,只有在回憶中充滿著色彩說明了往日的美好,這美好,究竟是緬懷希臘這個古文明的美好,抑或是往日人與人之間親暱的美好呢?同時現實中穿插著想像,將時間軸上的過去、現在、未來做一巧妙的連結、對話,詩意般的畫面,同時也告訴著我們電影原本就是想像與現實的結合,這是藝術。
走進回憶的亞歷山大,都是用即將死去的年歲和回憶中的人物對談,我們可以猜測,在回憶中的畫面他可能都是不存在的,這點從妻子的書信中可證明,他為工作而忙,為了接續一位希臘詩人所著「解救受困之人」的詩。然後諷刺的是,他為了解救受困的希臘人民,努力地參加左派運動的同時,他竟將自己的妻子困於婚姻之中,他的妻子陷入深深的孤獨之中,未能得救。走到生命的最後一天,他救不了希臘人民,他也無法救去世的愛妻,為此深深懺悔。
在Wim Wenders的電影中,遊盪是為了找尋自我的認同,因為德國在戰後失去了自我認同。而在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中,遊盪是循著時間線的行走,看見過去和現在的強烈對比。當亞歷山大來到了希臘與阿爾巴尼亞的邊界時,一片蒼茫中看不清楚阿爾巴尼亞的景象,而我們知道阿爾巴尼亞近年來也受內戰所苦。對於希臘來說,眺望臨國不僅得不到幫助,迷霧象徵的烽火迷漫中,我們瞧見了黑黑的人影有的想要翻到網子,有的卻是舉著雙手投降。我們看見了希臘的孤立無援。
在時空中旅行,亞歷山大帶著孩子坐上了一輛公車,一開始車上滿是老者,而孩子打開窗望著窗外的郵輪開心地笑著,如果公車是平凡老百姓的象徵,而孩子代表著希望,這暗示著曾經一度老百姓對於右派的企盼,郵輪象徵的是皇家,地位跟權勢。在某一站停下來後,車上的老者全都下車了,公車門打開的時候,可以聽見外面喧嘩著,接著跑上來一個持紅旗的年輕人,想必這是革命吧。同時,也上來了一對情侶,爭吵著,男的說:「必須要有新的藝術。」接著鏡頭帶到了窗外三個穿著黃色雨衣,騎著腳踏車的人,或許這是導演內心的自白,在一片受政府打壓的聲浪下,仍舊堅持走著自己的藝術風格,然而會走到哪裡去,就好比黑夜中的黃色雨衣,鮮明卻不知會到什麼地方。也或許必須要有新的生命注入希臘這個古文明,於是他們革命。隨著公車繼續往前開,持紅旗的年輕人,疲倦地睡去了,我想此時希臘的左派運動,已經走向失敗,而耗盡所有氣力。接著19世紀的詩人上了公車,唸了一首詩,隨即就下車了,詩的意義很明顯,但我現在忘了 orz
三個身著黃色雨衣、騎著腳踏車的男子,那形象在黑夜中是如此鮮明,卻又如此孤單,可以看見安哲羅普洛斯他正沉默地在傾訴著。花錢買詩詞的19世紀詩人,為的是想要幫助革命中的希臘寫下一些詩句,但最後卻散盡家產,來了許多的窮人,所以他詞窮了,完成不了「解救受困之人」。電影不就是花錢買來的藝術嗎?安哲羅普洛斯一心從電影中想要去說一些事情,然而革命卻失敗了,多悲哀的自白。
亞歷山大問著:「明天?明天是什麼?明天將會持續多久?」
他的妻子安娜回答道:「明天就是,比永遠多一天。」
這種失落而且沒有希望的答案,我想是導演對於希臘的未來平靜的控訴。
希臘的明天,或許就是那個永遠到不了的多一天,對他而言。
但我想我們一般人至少別讓我們摰愛的人等不到那個明天,不論那個人是誰,別在我們走到生命最後一天時,回憶起一生最愛的那個人,卻發現有許多的畫面我們並不存在,於是我們只能用垂垂老矣的身軀走入回憶去懺悔在那個人生命中的缺席。
別讓你摰愛的人對著你說:「明天就是,比永遠多一天。」
By bnman , 11/25/2007 10:59:00 下午 0 comments
Tag : Movie
Exotica - Atom Egoyan
人往往無法割捨那些永遠不會再出現的人們的回憶,
我們所眷戀的究竟是一種陷溺,亦或是一種救贖。
導演細細地描述了一個痛失伴侶與女兒的男人,
在Exotica這個俱樂部中,迷戀一個裝扮著他女兒學校制服的脫衣舞孃克莉絲汀,
藉此延伸出現代人內心的空虛而來到這種地方的心態,
到這裡來,只要花上五元美金,每一個男人可以滿足各種幻想。
對男主角來說,他所要滿足的卻只是想捕捉過去的一切仍完美存在的幻想。
男主角對於克莉絲汀的幻想是對於女兒,對於過去家庭的追悔,
而克莉絲汀卻引出另一個對她有著不同幻想的男人,那是Exotica的DJ。
在還沒有進到這個地方來時,他們曾經是一對情侶,
然而不知為何那名DJ卻成了Exotica老闆娘的代理孕父,也因此摧毀了他們的感情。
而DJ卻常常在問著為什麼男人喜歡女學生呢?
為什麼男人會對女學生有特別的癖好呢?
為什麼男人會願意花錢來這個地方看舞孃跳艷舞,而手不能碰,啥事都不能做呢?
或許男人一輩子都在找尋身處於掌控大局的地位,
而女學生的純真,單純,無知恰恰可以引起他們強烈的控制慾吧。
另一方面男主角是在稅務單位上班的一個稽稅員,
他奉命來調查一名靠走私而獲取暴利的一名男子的收入,
而這名男子在某一次意外獲得到兩張芭蕾舞票,在前往看表演的地方時,
發現有人在那個地方在尋找同性戀的伴侶,
最終,他也發生了一次這樣的一夜情。
但沒想到他一夜情的對象竟是正在追查他走私的海關人員之一,而偷走了他的東西。
然後,男主角希望他能夠去問克莉絲汀一些問題,
以此當條件交換,男主角便不揭發他走私的不法。
在此過程中,男主角一直雇用姪女去他的家裡彈鋼琴,
直到她的姪女慢慢發現男主角跟她父親每次見面時都有種異樣的反應,
然後她也發現她自己其實是受雇去"照顧"他的女兒。
在DJ不斷追悔過去時,導演一直切入他跟克莉絲汀剛認識時,
在一片大草原上面走路聊天的畫面,
不同於Exotica這個地方充滿色情跟黑暗的氣息,
那是個清新、純真的畫面不停不停地播放著,這或許是他永遠回不去的畫面。
而男主角受到DJ的陷害,無法再進去Exotica去看克莉絲汀時,
他憤怒地想要殺害那名DJ,直到DJ對他說:
我知道你的事情,因為就是我發現你女兒的屍體的。
於是這兩名男子相擁,結束掉這一幕。
間接地可以從克莉絲汀的口中得知,男主角的弟弟跟他的妻子有染,
在幾個月後他妻子身亡,他也因此被列入殺妻的嫌疑犯當中,
所以為什麼克莉絲汀一直能容許男主角這種古怪的行為,
最後導演交代了克莉絲汀其實就是男主角小女兒的鋼琴家教,劇終。
在電影中我們不斷發現導演一直在提示窺視的概念,
像海關官員透過魔術鏡窺視著受檢的人,像Exotica中有一條暗廊可以窺視著場內的人。
看電影其實就是一種窺視的行為,我們透過銀幕去觀察這個框框裡所有人物的心理,
進而導演想要去窺視在這個社會中,人是為什麼要去那種膚淺粗俗的地方追求慰藉。
我們都有一種試圖去窺視別人內心在想些什麼的衝動,
因為我們都想要知道我們所在乎的人們為什麼有這些反應。
當然當受到窺視的人更加反抗的時候,
我們內心便揚起了更多不一樣的情緒,因而人會嫉妒,人會憤怒,人會沮喪等等,
不可避免地人的內心總有一點點這種變態的念頭。
所以導演安排了另一種反差,
看脫衣舞孃表演是為了內心的滿足,而看芭蕾舞表演卻是追求肉體的刺激。
但不論是哪一種,觀眾都是在看,台上的、台下的,我們總竟可能在弄清楚其中的意義。
面對人性跟制度面的衝突,我們可以看到導演如何細膩地呈現人性的變化。
有些人的影評甚至牽扯到什麼科技化的社會人心怎麼樣等等,
但我想不論在什麼樣的時代,人的內心都有秘密,人也都想知道別人的秘密。
但我想最讓我自己有深刻感受的卻是那個懺悔式的行為模式,
男主角始終在假裝他的女兒還活著,也假裝他無力幫助的克莉絲汀還未受污染,
他用金錢在勉力維持著並活在這樣的幻想之中,然而他卻是清醒的。
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所以當他的希望被幻滅時,他起了殺人之心。
可以知道是這樣的幻想讓他帶著傷痛繼續活著,
當人去樓空時,最難擺脫的卻是那些習慣,人總會維持著那些習慣,仍企盼著什麼。
於是乎當那個DJ告訴他是他發現他女兒的屍體時,他們激動地相擁著,
為什麼呢?這是長久以來男主角有意識的活在幻想中的救贖,
他嘗試著去給予金錢想要去彌補他自身認為的罪,
這樣的彌補反而讓他在回憶之中愈陷愈深。
清醒,進而包容,才是對於過去最大的救贖。
這讓我想起了藍色情挑中所探討的自由,
已逝的過去是我們刻意要丟卻丟不掉的,而假裝存在卻反而提醒自己是無法彌補的,
只有清醒,然後接受、包容,才是真正的救贖。
By bnman , 11/25/2007 10:54:00 下午 0 comments
Tag : Movie
2007年11月20日
夏天的尾巴
橋頭 -> 岡山 -> 路竹 -> 湖內 -> .......
漸漸地來到了夏天的尾巴,難以追回的是歲月的腳步,
我還能否再度像今日一樣,像昨日一樣,跨上我的摩托車,
毫不畏懼地追隨著逐漸減少的公里數路牌。
然而瘋狂過的青春,每當我到了台灣某一個角落,
我卻可以跟每一個人分享追逐公里數路牌的故事,
沿途中,能跟我對話的,只有滿檔的引擎聲轟轟地嘶吼著。
我的年少歲月,並沒有電影結局那般的美好,
那只是一個過程,那當時或許有個結局,但它始終不會有個真正的結局。
我不曾因為戀上老師而憤怒地擊碎玻璃,
但我曾因為年少的愛戀,年少的友誼,起而對抗師長,
我只是不願接受大人們看我們的樣子,我只是相信不會唸書的學生不等於沒用的學生。
我們的夏天沒有足球,但我們有的是從早到晚在籃球場度過一天又一天,
天未亮,買個早餐到籃球場,午後,繼續,
而段考前我照樣打籃球,老師叫我早點回家唸書,我只是充耳不聞。
我們為了一點小口角,帶著一群人去嗆聲,
我們在四樓高的地方,看著一群人拿著掃把畚箕不知為何痛毆一個人,
我們嬉笑看著一個被人追著打的人,躲進了教師辦公室求救,
我們在籃板上,在天花板上,盡可能在我們能力所及的地方留下我們的掌印,
血氣方剛的夏天,充滿歡笑的夏天,目中無人的夏天,而今我來到了夏天的尾巴。
我突然發覺我變了好多,我不再因不平而鳴,因為忍耐是好的,聽話是對的。
我不再真正開懷的笑,因為我不再擁有不凡的夢,不再擁有想像的勇氣。
我的血氣方剛,不再只是因為憤怒,卻是要掩飾著我的錯誤和軟弱。
我也不再目中無人了,因為我開始在乎著他人的眼光,和世俗的價值觀。
這就是所謂的成熟吧,或許。
但當我再度跨上我的摩托車時,我知道我想要的成熟不是這樣子的,
我要再度學習著爭取,為弱勢,為不該被犧牲而犧牲的,我們不該只是忍耐。
我是可以開懷的笑,因為我仍舊擁有夢想,擁有勇氣,學習看世界的角度。
我會再度憤怒,但不為了自己的錯誤和軟弱,為該憤怒的而發出怒吼。
當然我不會目中無人,我會學習傾聽,學習觀察,學習看見真正重要的東西。
為什麼我不能擁有寬大的胸襟,擁有不凡的夢想,
也擁有一顆青春的心,擁有一雙孩童的眼呢?
謙遜和堅持並不衝突,縝思跟衝動也可以並肩作戰,誰說不行呢?
而我卻慢慢地,也眼睜睜地看著這顆心,溺水,消失,直至無聲無息。
我變成了我所反抗的那種人,我反抗著我所變成的那種人。
於是我決定開始回到這段旅程,我知道這一趟並不輕鬆,
但看著里程數一公里一公里的減少,我心中便多了一分又一分的雀躍,
而且誰說我累了不能休息,我可以在新營的某個路旁趴了就睡,
我也可以在嘉義的某個便利商店喝杯熱湯,溫熱身子,
我也可以到台中找個好久不見的老友,敘敘舊,歇息一夜,隔天帶著滿足繼續前行,
這段路,可能只有一個人,也可能沒有終點,但只要少一公里我就接近了一步不是?
新竹 -> 香山 -> 竹南 -> 頭份 -> ......
By bnman , 11/20/2007 12:36:00 上午 0 comments
Tag : Some feelings
自由
會有那麼一天,我會踏著輕風、踩著白雲,離開束縛我的一切,
我知道我應負的責任,但請不要把你們所缺乏做夢的勇氣,
強壓在我的身上,現在我已經背負著好多成長以來表達情感錯誤的方式,
我不怪誰,這是我的生下來就無法改變的,現在我只是想好好地改掉這些壞習慣。
對我而言,從小到大我所期望的只是一句稱讚,
我只是想要有的時候你們能聽聽我在說什麼,而不是我一開口就急著幫我做決定。
我只是想要在我打球受傷回到家的時候,第一句聽到的是關心,而不是責備。
我只是想要在我成績退步的時候,了解我為什麼會這樣,而不是罵我邊聽音樂邊唸書。
當然,我現在會了解這是你們的愛,
可是這樣的愛,造就了善於說謊的我,因為我好怕做錯事,真的很怕。
其實,我最想要的是自由,
活在一些壓力之下,我很怕我自己不知不覺地也成了施壓的人。
在丟下了一切之後,再度擁有的夢想,
我不希望它又被我甩進深淵中,慢慢地被黑暗吞沒,然後我選擇不聞不問。
這句盼不到的稱讚,我自己給;
這雙被壓扁了的翅膀,我用力拍掉身上的負累。
By bnman , 11/20/2007 12:29:00 上午 0 comments
Tag : Some feelings
2007年11月16日
天堂的孩子
"跑吧孩子"就是改編自這部電影的,但我個人覺得這部好看太多了。
其實故事架構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但是在這部電影中,導演用孩子的眼睛去觀察這個世界,
不同於"跑吧孩子"中,那個孩子的世界裡介入了太多成人社會的想法了。
在孩子的世界中,擁有著太多太多的純真與美好,
9歲的孩子知道家裡沒有多餘的錢能夠買一雙新的鞋子來遞補弄丟的鞋子,
只是默默的承受,然後想盡辦法不要再去增加家裡的負擔,
不同於大人世界中的叨叨擾擾。
當妹妹嫌鞋子骯髒而不願意穿上它時,
哥哥提議著要不我們順便也要鞋子洗一洗,
洗著洗著,看著肥皂泡,
也能忘卻眼下的憂慮,只是開心的吹著泡泡,彷彿一點煩惱都沒有了。
而爸爸因為自己身份低下,自卑的心理而無法啟齒向有錢人家問是否需要園丁時,
阿里也了解到父親的困窘,而幫助父親講出那一句:「您需要園丁嗎?」
然後跟有錢人家的小孩毫無隔闔開心地玩者,
不同於"跑吧孩子"處理所謂階級、貧富的手法,
在孩子們的眼中,世界是如此單純的,而是大人們的價值觀去改變了他們。
找尋到鞋子的下落時,兄妹倆追到那個小孩的家裡,
看到她的爸爸是個瞎子,而那個小妹妹帶著她的爸爸準備要去賣東西時,
兄妹倆在那當下便放棄了討回鞋子的念頭。
而那個小妹妹在後來撿到了阿里送給莎莉的筆之後,
隔一天仍舊還給莎莉,我們就會知道那小孩並不是有意要罷佔她的鞋子。
哥哥為了長跑比賽第三名的獎品為鞋子時,
懇求老師給他參加的機會,回去告訴妹妹時的欣喜,
而在最後意志力戰勝一切跑到第一名的時候,
他爬起來的第一句話卻是:「我是第三名嗎?」
大人們說:「要第三名做什麼?你是第一名啊!」
而他拿到了第一名卻不開心,流著淚的拍照。
最後,先是帶過了他們的父親已經幫他們買了兩雙新鞋,
阿里回到家,我們可以看到妹妹莎莉臉上的表情變化,
然後阿里脫掉破爛的鞋子,露出滿是水泡的雙腳,浸入水中,
而金魚們如神話般地全都靠了過來 ......
我喜歡這部電影遠甚於"跑吧孩子",
大人們往往都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孩子們的世界,
但在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見一個孩子他對於父母的愛,
他對於他妹妹的愛,甚至是他對於這個世界的愛,
那種純真的視野看這世界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
當我們小的時候,總是抱怨著大人都不懂我們想要什麼,
可是當我們長大的時候,小孩們也是抱怨著我們不懂他們想要什麼,
到底我們失去了些什麼?而追求"第一名"真的要比"第三名"來得重要嗎?
By bnman , 11/16/2007 11:24:00 下午 0 comments
Tag : Movie
二胡
在一個不怎麼晴朗的天氣
在一個不怎麼明亮的角落
它低吟著,吸引著我的腳步
走過歲月的老者,和我看不出年紀的二胡對話著
沒有淚水,沒有掌聲
有的只是琴絃磨擦的聲音
有的只是 .... 曲終人散的空白
By bnman , 11/16/2007 10:21:00 下午 0 comments
Tag : Some feelings
春光乍洩
這部電影看到後來大概就已經猜出這部片是拍在97前後了,
電影的後半段充份地表現出王家衛對於香港那種疏離卻又懷念的感覺,
比如說梁朝偉來到了布宜諾斯艾利斯,跟香港是在地球兩端的城市,
他說:「我想看看倒過來的香港的樣子。」
又好比梁朝偉來到了張震位於台北的家,
他又說:「我終於知道小張為什麼能在外面開心的跑著,因為有家。」
諸如此類的提點,說明了那一代的香港人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
對於中國大陸的疏離感,想要逃離家鄉卻又捨不得離開的矛盾情懷。
所以如果我們嘗試著不要把何寶榮(張國榮飾)跟黎耀輝(梁朝偉飾)
看成是一對同志情侶,而把他們看成是中國大陸與香港的關係呢?
仔細想想那些電影情節那就相當有趣了。
話說回來,如果王家衛試圖去刻畫同志之間的情愛其實是與一般人無異的,
希望矯正一般人對於同性戀偏差的概念時,那我想他是弄巧成扭了。
愛情中總有束縛、佔有跟逃離、自由的對比,
然而黎耀輝試圖擺脫慾望想要回到愛情本身的付出,進而獨佔時,
造成了何寶榮反而極度地反抗,然後選擇放蕩,進入複雜的性關係裡。
而黎耀輝說:「人寂寞的時候都是如此,沒有什麼兩樣。」
他也選擇了在同志電影院裡,接受了一個陌生人的口交,
我思考著這樣的表達方式究竟對同性戀們是提出一個辯駁,還是造成一個傷害?
如果是以一對異性戀來表達這種方式,或許我們可以不帶任何有色眼光來看這件事,
就好比「台北晚九朝五」中,紊亂的男女關係,現代一夜情式的愛情,
更加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空洞與虛無,甚至是一種嘲諷。
有影評這樣提到,在這齣電影中,事實上何黎二人是不帶任何性別的,
它代表的就是愛情,不論是什麼樣性別之間的愛情,
然而用兩位男演員去表達這樣的愛情時,是不是應該更小心地去處理這樣的議題呢?
還有一點我覺得很奇妙的是,他們所要追尋的瀑布,
俯視圖拍下去很像一個女人的陰部,那他們所要追尋的是什麼?
很多導演會用這樣的意象去代表男人對於所謂母性的追求,
而黎說:「我們在途中迷了路。」
可見得王用這樣的方式在描述著一對同性戀對自己的價值觀,
進而會去影響到觀者對同性戀的價值觀。
嗯,回到回歸大陸這個議題上面來吧,哈,
片中不斷地在重複著「重新開始」跟「離開」的思想,
不論是情人之間的關係,父子之間的關係,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
如我前面所提的,導演一直一直在思辨重返大陸這樣一個重新開始,
它會帶著什麼樣的情感,是疏離?是衝突?是痛苦?還是團圓呢?
所以為什麼王家衛要特地去導入台灣讓黎去看待小張跟家裡的關係,
進而對於自己的返家有著可能是阿Q式的自嘲,或著真心的以為有個快樂結局。
可能對王家衛來說,他所認知的台灣跟香港在歷史的角色是類似的,
然而他認為獨立要比回歸來得有家的感覺吧?
最後,我覺得這部電影太簡單,話又說得太多了,聽說原本有個更精采的架構的。
By bnman , 11/16/2007 10:16:00 下午 0 comments
Tag : Movie
最遙遠的距離
看完最遙遠的距離之後,我了解到為什麼許多人在談論之中的愛情了,
既然那麼多人談這個話題了,那我就試試用不同的觀點來看這部電影,
來聊聊所謂的生命,跟自我的追尋吧。
我覺得他有公路電影的精神在裡面,
一個因為失戀而生活失序的錄音師小湯,而開始錄下與前女友約定好的聲音,
在東海岸旅行。
一個壓抑著老婆出軌而開始放縱自己性生活的精神科醫師阿才,
突然想要去找尋過去大學時代的女友,而也來到台東。
一個活在男友劈腿以及城市生活壓力下的上班族小雲,
收到了不知名的錄音帶,聽見其中的聲音,決心要去找尋錄音帶中的聲音。
這三個人都在旅行,開車或騎車,在疏離之中找尋自我,找尋生命。
在這一路上,透過與其他人的對話,或者是跟自己的對話,
逐漸地去擺脫枷鎖,讓自己的生命、心靈復甦。
電影的一開始可以看到導演向盧貝松致敬的片段,
小湯床邊的那張海報就是盧貝松"碧海藍天"的電影海報,
而小湯因為夢到海潮聲而驚醒,也是"碧海藍天"中男主角賈克夢見海洋之後,
決心去追尋自己的生命,回到海洋的懷抱裡。
這其實是藝術家們的生命,即使回到生命的本質是孤獨的,
但那裡有一份寧靜,擁有自己絕對的生命力。
而導演的好友陳明才就是為了保護都蘭的藝術生命,而選擇投海自盡以表示抗議。
脫離了水泥叢林的冷漠,回到了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地方,
導演用各種不同的聲音,來對比小雲所面對到都市裡的嘈雜,
藉以辯證存在和虛無,讓觀眾自行去思考什麼是活著,而什麼是生命。
所以為什麼會讓小雲在他的辦公室裡戴上耳機聽到豐沛的聲音,
而拿下耳機對比的不是寂靜,就是人們談生意的電話聲,
再回過頭來想想陳明才的死所堅持的是什麼,
如果讓都蘭開發下去,是不是這一些充滿生命力的聲音,
海潮,風吹防風林,風吹稻穗,原住民的歌唱聲等等,
都將會讓一片死寂,或是毫無意義的喧囂所替代呢?
所以對導演而言,什麼是存在,什麼又是虛無呢?
這就是他的答案吧。
就像陳明才對小湯講的,你錄這些音、寄這些錄音帶只不過是一種自我救贖的型式罷了,
很明白的提點出公路電影的精神,其實他在流浪的過程中,原本還懷抱著一些希望,
但慢慢地就會發現,在不斷不斷流浪的過程中,會漸漸地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
到最近就會明白真正存在的是自己的生命,而傷痛終究會化成虛無,
雖然現下你會覺得傷痛是實在的,而不知為何而活的生命好像是毫無意義的。
而陳明才的救贖是小湯給予的,導演只是用一種詼諧的手法去表現,
小湯如何讓陳明才發現自己生命的聲音,一句:「ㄟ,是我救你的耶!」
宛如醍醐灌頂般地使得陳明才清醒了,總算擺脫那多重精神壓力,
從他可以再度打電話去給他妻子代表他追尋到新一層生命的意義,
他可以去面對那些帶給他心靈傷痛的起源,
在心理治療好像都是講求這一套的,任何情緒都是有起源的,
當你要改除自己的缺點時,得要找出原因,然後面對它,接著改變自己。
接著陳明才利用劇場療法幫助小湯走出自己的陰霾。
消失的591號意謂著如果台東都蘭因為開發而消逝之後,
對於陳明才來說將是多麼無法承受的一件事,
對他來說,那是他勇於去探索生命中沒有勇氣面對的事情的一個最重要的誘因,
消失了,活著就已經不再具有任何意義了。
轉到小雲這方面來說,在她不斷地追尋生命的聲音的過程中,
會發覺到其實找尋到這些生命中的聲音是擁有無比的喜悅,
從小雲臉上的表情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這樣的生命在跳動,
直到那一片稻田燒為一團灰燼,她終究流下淚來,
因為她終於明白了當生命的聲音消失後,才是真正令人傷痛的,
而不是男友劈腿,或是死寂的工作生活,又是一次存在與虛無的對話。
於是到最後,小湯錄下最後一次聲音,小雲也錄下了最後一次與男友對話,
他們都將明白不存在的是什麼,而永遠存在的又是什麼,
聆聽生命的聲音都是如此的精采,也會是永恆存在的。
而陳明才看到到路邊一袋潛水裝備,穿起來,在路上用游泳的姿勢行走,
如果你有看過"碧海藍天"可能會比較容易懂得這一段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在碧海藍天中回到海洋懷抱的賈克穿得就是這樣一套藍色的潛水衣,
呼應起片首碧海藍天的海報,他象徵著陳明才回到海洋中,
那個寂靜、孤獨的世界裡,但他藝術家最澎拜的生命仍舊永遠存在著,
他走的那段路從一開始激烈的呼吸聲,到最後只剩下腳步聲,
從肉體的活著,到精神的不朽,他對於這片土地的熱愛以及他的藝術生命,
猶如他的腳步聲一直一直來回著東海岸。
存在與虛無又一次的對話,短暫跟永恆又一次的對比。
最後小湯跟小雲都來到了同一個海邊,海洋就代表生命,
看著海,聽著海,感受著生命的浪潮,感受著陳明才的精神。
最遙遠的距離,是聽不見生命的聲音,而它卻在我們的心中吶喊著。
By bnman , 11/16/2007 10:11:00 下午 0 comments
Tag : Movie
2007年11月12日
照片的故事
這是我第一次為我拍的照片寫下故事,雖然我現在才開始在練習攝影,但我不會試著為我拍下的照片寫故事,因為在我拍照當時心境的體會,隨著年紀的增長,歷練的累積,眼界的豐富,見識的不同等等,或許五年後,十年後去看同一張照片我會有不同的感動。同時,一張照片對每一個觀看的人來說,或許有著他所感受到的故事,與我不同,讓照片本身去說故事,我,選擇靜靜地沉默著。
這個第一次,我希望它也會是最後一次,為我無法善盡的責任追悔,在我所疼愛的貓兒去世過後我唯一能做的補償,或許只有拍下一張照,為它寫下一篇故事,作為紀念。
Oreo,我知道你是個喜好自由的小天使,當我第一天見到你把你抱過來的時候,你便痴痴地望著街上,想像著自由的滋味。你不喜歡被關在房裡,總愛在屋裡晃來晃去,去找其他的貓兒玩。當你被關在房裡的時候,你常常倚著窗戶,看著窗外的藍天、綠綠的田野、還有啾啾啼叫的鳥兒總吸引著你的眼光。當你背對著我的時候,我時常想著你看著窗外,你看見了什麼了呢?
是自由吧,聽著自由的歌聲,看著自由的色彩,你期盼著。
而我卻未能給你真正的自由,因為那時的我是個失去希望,滿身罪惡束縛的人,我無法為自己所鑄下的任何錯加以辯駁,唯有任憑怒氣肆虐著,去傷害著我身邊每一個愛著我的人,包括你在內,有幾次無端端地被我關進牢籠的懲罰。我永遠忘不了我宛如敗軍一般地從那個房子撤退時,因我無能而丟下的你,卻仍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以為就像過往的日子一般,白天出門的我,晚上會回來給你一個擁抱。
如今,你離開了,我相信你追尋著永恆的自由,再也沒有任何牢籠能囚住你了。你可以飛翔,自由自在的飛翔,到那片你過去時常望著的田野奔跑,到那片你過去時常望著的藍天飄盪,到真正自由的國度中擁有不朽的快樂與美善。記得,偶爾要回來看看我唷。也記得,多多去看看你馬麻,她很想念你的。
這張照片是把拔留給你最後的禮物,雖然把拔不信天主,但我向祂懇求著把你留在祂的身邊當一個快樂的天使。在上面我留下好大好大一片的藍天,你可以在那邊盡情的飛翔,也可以帶著你的新朋友到那邊藍天嬉戲,玩耍。這樣每當我抬頭看著藍藍的天時,我就會看見你,或許是開心地呼嚕著,或許是甜甜地沉睡著。如果你還有機會再當貓兒,記得要找一個能為你負責的,能好好愛你的,給你一個很好的環境的好主人,否則我會很捨不得的。如果我們有機會再相遇,你要輕快地向我跑來,我會試探性地喊"Oreo",你記得要蹭蹭我,那我就會知道你是我最愛的Oreo。
最後,我要謝謝你告訴我,在往後的日子當中,要細心地去聆聽,要仔細地去觀察。別再那麼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什麼都懂,而等到失去的時候,任憑後悔的眼淚洶湧。謝謝你陪我走過那最昏暗的日子,謝謝你帶給我那麼多的歡笑與希望。
我愛你,Oreo。
By bnman , 11/12/2007 11:36:00 下午 0 comments
Tag : About my cat
天使來過人間 - 悼Oreo
流不住的淚水,還能挽回些什麼呢?
夜裡我聽著滴答滴答的秒針,如果它是往回走的話,
對不起 ..... 我不是一個好把拔,在為你生存的權利抗爭時,我選擇了妥協與沉默。
我以為熬過了這幾個月,我便可以帶著你去流浪,
不論到了哪裡,或許是東部,或許是外島,我還想要帶你去很多很多地方玩,
可是呢,我都忘了你是我們的小o,你是自由慣了的小o,現在你成為了追求自由的小o了。
我都習慣了睡覺的時候留一個位置讓你一起窩著,
每當我久久回去看你一次的時候,你始終賴在我的懷裡不肯走,一直呼嚕著,
每天早上你都會在我身上踏呀踏的說你肚子餓了,
而我最愛看你沉沉睡去的樣子,單純地像個天使 .....
而你聽到了成為天使的召喚了嗎?
你一定是個可愛的天使,變成天使之後啊,
你就可以吃你最愛的飼料,罐頭,還有點心了,
可以住在我夢想給你的大大大大大貓屋裡,跟很多貓貓一起玩。
Oreo,我很想你唷,你成為天使之後,記得要來看我哦,
也要好好陪著你的馬麻,保護她,陪伴她,你是我心中永遠的乖小o,最乖最乖的。
By bnman , 11/12/2007 11:20:00 上午 0 comments
Tag : About my cat
2007年11月4日
Beaufort(波弗特戰線)
有的時候換個角度去看看戰爭片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台灣的觀眾接受了太多的大美國英雄主義的戰爭片,沒有那麼多殺敵無數,而且又視國家為無上的英雄。
這一部電影是描寫西元2000年以軍自南黎巴嫩的波弗特(Beaufort)撤軍的事件,然而至今以色列和南黎巴嫩地區的真主黨仍舊衝突不斷,所以我覺得導演希望以色列人民去反思這些戰役的意義為何?帶有強烈的反戰思想。
這部片中有個非常絕妙的安排,從頭到尾都不曾出現過真主黨的軍隊,而以色列在波弗特地區的駐軍卻因地雷以及空襲不斷損失人員。看過西線無戰事和第五號屠宰場這兩本小說,兩位各自從兩次世界大戰倖存的作者,都描述出其實戰爭都是掌權者之間的鬥爭,對於士兵他們根本不知為何而戰。是的,我猜想在這邊導演也想要描述出那種根本不知道敵人在什麼地方,可是生命卻時時遭受威脅,這一秒你還開心著娛樂大家,下一秒一顆飛彈過來你就灰飛湮滅了。但敵人究竟在何方呢?他們究竟為何而守,為何而戰,為何犧牲生命?
進而描寫軍人的恐懼,當權者的朝命夕改,在那個地方人命不如一條狗,許多許多導演希望我們對於人性能夠有多一層的想法,而別把眼光只放在侵略、復仇之上。就好比主角在最後一幕卸下身上所有裝備,跪下痛哭。如果可以選擇,沒有人希望參戰,沒有人希望送死。
By bnman , 11/04/2007 11:28:00 下午 0 comments
Tag : Movie
色戒
我想這類的心得或是影評就相當多了,
哈,我只是簡單提一下我的心得。
這是一部滿好看的商業電影,不過片中也不少深富意涵的安排,
滿細膩地去處理導演的一些想法,以及片中角色的命運及心情。
最顯而易見地就是色調,大量的暗色色調處理事物的不見光性。
冷色調描寫著女主角內心的悲痛,
黃色色調訴說著慾望高漲,以及關係的危險性。
這部片的明暗也是滿有意思的,
像幾個夫人的臉通常都是正光,因為他們沒什麼見不得人的,
像王力宏、湯唯這些情報員通常都是側光,他們都有表面的身份跟不為人知的任務,
梁朝偉這角色常常是背光的,或是走進黑暗中的人。
像他們六個人殺掉老曹時,鏡頭最後帶到王佳芝獨自跑進黑暗中,
意謂著事實上在這次計畫中,唯一跌入深淵的人是她。
像唇印,唇印通常代表偷情,而紅色又代表刺激、血腥,
所以兩次預謀要暗殺易先生的行動前都特寫了唇印。
第一次喝的是酒,是說此時王佳芝其實是受了鄺裕之的吸引,
這種微醺而神智不太清楚的狀況下去誘惑易先生。
第二次喝的則是咖啡,然後還特意地帶了一下未動過的糖罐,
代表心裡清楚所受的苦,但卻不加糖,是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痛楚。
三場性愛分別代表了兩個人在這段關係中的地位,
性愛是原始的慾望推動的,可以引申為兩個人在這段關係中權力角色的變化,
所以為什麼一開始是強暴,進而互動,最後甚至王佳芝有趨於主動的傾向,
這三場床戲其實是這兩個人在這段關係中內心對手戲的縮影。
像最後王佳芝坐上的三輪車,為什麼要去特寫風車?
代表著她的命運始終就有如風車一般,風一吹然後她就只能轉動,
其實都是處於一個受操縱而沒有自由意志的命運,
然後又帶到他們六個人的話劇團體,其實這些人的命運皆為如此。
而最後她第一次做了選擇,結果就是死亡。
雖然是商業片啦,但也是可以拍得這麼細膩,這麼精采,
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早期李安的囍宴、飲食男女這些,
沒有這麼漂亮,可是他帶進來的東西更深刻,更令人有所共鳴,
但這部片如果性愛場面剪掉的話,不知道李安要怎麼彌補這段精采的,象徵性的對手戲。
然後我很喜歡最後那一幕,黑暗中只有一道光線照亮了床,
梁朝偉的影子停佇在那個房裡,轉身走開,滿不錯的。
By bnman , 11/04/2007 11:21:00 下午 0 comments
Tag : Movie
Stranger than Paradise(天堂陌影)
老實說,剛看完電影的時候我還真的滿懷疑到底自己是不是真的看懂。
電影本身的結構不怎麼緊湊,有許多瑣碎但好像又有個別含意的鏡頭串在一起。
感覺上就是藉由外來移民懷抱著原本對美國文化的想像來到了美國,
可是卻發覺美國文化其實是由空洞、毫無意義,以及投機心態所組成的。
片中角色主要有三個,一個名為威利的匈牙利移民,
是一個對於自身文化很自卑,急於擺脫匈牙利文化,
熱衷於美國文化的一名老千、賭徒。
而威利的堂妹名為伊娃,總是毫不留情地去批評美國文化的無聊及低俗。
而威利的搭擋是一名美國人,叫做安迪,
常常誇口美國哪些地方很棒,但事實上都沒去過,
可以得見在導演眼中的美國人便是如此地厚顏。
然後電影就由許多的小片段組成,
處處可見導演的幽默進而對於美國文化的奚落,
而結局也以極荒謬的下場收尾。
滿好玩的一部電影,每一句台詞都值得細細品味。
By bnman , 11/04/2007 11:09:00 下午 0 comments
Tag : Movie
The Big Sellout
這就是一部紀錄片了,在探討私有化的問題。
在非洲由於電力私有化後,電費上漲,導致許多人繳不出電費。
在英國由於鐵路私有化之後,造成許多人的失業。
在玻利維亞人民跳出來對抗水資源私有化,流血衝突後,最終成功。
在菲律賓由於醫療私有化後,導致醫療資源匱乏,窮人看不起病。
而世界銀行卻聲稱,私有化最終會為他們的人民帶來好處,這只是過程 ...
然後,我又想到台灣了 orz
我想到了WTO跟所謂M型社會的問題,
也想到了在台灣電信自由化所面臨的問題,
想想幾年前一堆大學生在臭罵台灣電信因為沒有自由化,而網路速度慢時,
到今天我真想看看那些人的嘴臉。
英國在鐵路私有化後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人要去修理鐵路跟舖設鐵路,
也因此間接甚至有可能是直接造成英國史上第三大的鐵路車禍,
但事後並沒有人去檢討跟修繕鐵路。
而台灣網路呢?不也是一樣的問題嗎?
有任何公司會願意去負責舖設跟修繕線路嗎?沒有
到最後不也回歸到這間國家為股東的中華電信來搞這些事情。
那這樣自由化的意義何在呢?說穿了,大家都只是為了要賺錢而已。
看完電影後,我出來影圖旁走走,看著愛河五顏六色的霓虹燈,
不知怎麼地我突然覺得那離我好遙遠。
在高雄不斷現代化的腳步中,我們在不知不覺是不是也賣掉了些什麼呢?
當我看著捷運的軌道重重地壓在我的頭上,擋住天空;
當我看著中山路、中正路到處都是工地以及坑坑洞洞的馬路;
當我看著城市光廊、愛河畔的霓虹燈,造的那個景不知道該說是刺眼還是俗氣,
我想著,我到底能為這片土地做一些什麼事?
我突然覺得自己好渺小,好無知,也很無能,
我懂得太少,關於這個世界,這個社會,以及這一群人,
但我卻很貪心地想像這部電影中那位為水權而戰的玻利維亞人一樣,
我能為我自己的將來,為我自己的子孫留下一些什麼呢?
我希望從現在開始還來得及,如果我能拍下一些什麼,紀錄一些什麼,吸收一些什麼。
我也希望我們會更勇敢些站起來對抗那些不公平,以及保留那些即將消失的。
而我會記得那句話:
because long-term solution will not give short-term return .....
By bnman , 11/04/2007 11:07:00 下午 0 comments
Tag : Movie
Bloody Sunday
這是一部紀錄片形式的電影,紀念1972年1月30日星期天,
北愛爾蘭的人民為了爭取公民權,上街和平遊行,
卻遭到英國政府的強力鎮壓,並且射殺參與遊行的民眾,
造成13人死亡,14人受傷的慘劇。
而這是北愛爾蘭在追求獨立的三十年過程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日子。
導演在片中以大量的手持攝影機拍攝,
以求觀眾能融入、跟隨、進入到當年的時光和場景中。
在此之中我們處處可見當時天主教徒與新教徒的衝突,
不僅僅是以英軍大規模的軍事調動、佈陣,對照北愛人民的動員及遊行,
也以片中一北愛爾蘭人與新教徒談戀愛的過程中,
只能躲在暗處,在親熱的過程中一而再再而三被嬰兒的哭鬧中斷,
嬰兒象徵著北愛的新生,這樣的感情是會遭受許多阻撓的。
導演用大量的跳接讓節奏更為緊湊,
不斷地穿插著英軍佈陣跟北愛爾蘭人民的動員,
片中處處可以聽到不絕於耳的電話鈴聲,
都顯示對峙的情勢一觸即發。
片中可以看到在群眾運動中,處處可見失控的狀況,
不僅是人民失控,政府軍也會失控,
雙方只要接受到對方的挑釁,就都會失去理智。
然而政府軍卻對沒有武器的民眾開槍射擊,
連自己的內部對於這樣的狀況都產生不同的聲音而無法理解,
雖然最後依舊以謊言作結。
而北愛爾蘭終於在2005年9月,共和軍解除武裝,進入和平。
我在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我一直一直想到台灣的問題,
妳曾說過或許李登輝引以為傲的"寧靜革命"反而是台灣民主化過程的最大問題。
我相信北愛爾蘭的人民在追求和平、獨立的過程中,
是用一具又一具的屍體,以及一灘又一灘的鮮血,
目睹了政府冷血的屠殺,目賭了政府無情的壓迫,
這樣換取而來的和平,或許人民會更懂得去珍惜。
而台灣,彷彿在一夕之間就擁有了自由與民主,
在這場爭奪人民自主權利的戰役中,真正參與的人民其實是極少數,
我們被給予了包裝好的民主,那我們該不該去懷疑我們也被給予了包裝好的政黨呢?
追求民主的過程中,我們似乎就這麼順其自然地接受了政府的給予,
就好似過去的那些法西斯的統治,過去的那些專制獨裁,
過去那些在教育上,在思想上的政治洗腦,一夕之間全都消失了。
是不是我們只是又接受了另一波的洗腦了呢?
在這一場不流血的革命當中,到目前看起來人民並不了解民主是什麼,
許多人接受了政黨的配票措施,許多人選擇了政黨而不是候選人,
許多人脫下來一個政黨的口水然後又吐給另一個政黨,
可是我們真的知道民主是什麼?選舉又是什麼?而我們又該珍惜些什麼呢?
因為我們不曾痛徹心扉,所以我們不會用生命去捍衛。
搞到現在,國民黨不會在野,民進黨不會執政,
國民黨依舊留在法西斯獨裁的思想,而民進黨也留在搞黨外激進活動的年代,
而人民呢?不也留在那個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時間跟空間嗎?
誰曾經檢討過了?誰又認真改革過了?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天佑台灣吧。
By bnman , 11/04/2007 11:01:00 下午 0 comments
Tag : Movie
54街爵士傳奇
這部算是紀錄片在紀錄拉丁爵士在各個不同地區、國家的風貌。
爵士樂真是個太神奇的東西,
除了國寶級大師的神乎其技之外,
樂器間時而對尬,時而合聲,時而陪襯,然後又主奏,
就這樣衍生出萬千種變化,
讓我原本沉悶的心情,頓時豁然開朗。
可是奏起悲傷的情歌時,
不同的節奏變化,不同抑揚頓挫,
有時像是落寞地走在落葉翩翩的路上,無窮無盡,
有時像是在夜裡輾轉難眠,
有時像是在雨中全身溼透,卻又和著熱淚,
有時像是想起過去的甜蜜哀傷中揚起一絲平靜的微笑,
有時像是想鼓起勇氣衝動地再去向對方表白。
這些都是用生命譜成的音符、樂章。
真的好棒,太精采,令人感動。
By bnman , 11/04/2007 10:58:00 下午 0 comments
Tag : Movie
19 - 渡邊一志
19歲的男生擁有的是什麼呢?
這部19是導演渡邊一志算是一部自傳式的電影,
片中擁有許多的遠景跟特寫,中景很少,
對於一個19歲的男生看這個世界,
要不是就覺得自己渺小而迷惘,不然就是專注在眼前的事物,發洩。
導演本人飾演主角,綁架了一名19歲的大學生,
跟著另外兩個男生開著偷來的車,毫無目的地到處遊盪。
途中會因為塞車動彈不得然後就把車子丟在路中間,索性用走的;
跑去大賣場搶東西就直接大喇喇把推車推了出來,也沒結帳;
會為了一些童年蒐集的東西,瘋狂地買進一大堆 ......
19歲的男生就是這麼的毫無規則可循,
片中的對話不太多,包含大量的音樂、風聲、海浪聲、喇叭聲等等,
叛逆中的男孩話語常常是毫無意義的,常有的是內心的怒吼或是平靜。
此後他們想要綁架另一個人,陰錯陽差地卻把那個人給殺了,
驚險地躲過臨檢,然後把那個屍體丟在子母車就被垃圾車收走了。
片尾,他們偷了一輛小車,而丟下了被綁架的大學生,打算放他自由。
沒想到大學生卻說:請不要丟下我,讓我跟你們走。
主角說:不行,車太小了,塞不下那麼多人。
於是,最後一幕是大學生站在往左走跟往右走的指標中間,結束。
這部片的人物,除了大學生之外,其他都是沒有名字的。
但我個人的感覺是,導演飾演的主角就是他本人 (廢話),是很愛作弄人的人。
而其中負責開車的是一個身穿紅衣,從頭到尾都不講話,只會揍人的人。
另一個則是很愛拍照的人。
被殺掉的那個人是一個身穿天藍色,正面寫著"HAPPY?"的T恤。
而大學生穿的衣服則是黑白橫紋相間的T恤。
在這四個19歲的男孩的旅程,負責帶他們到處跑的是身穿紅衣的男孩。
他代表的是衝動,不說話,動不動就揍人,正是衝動的代表。
而19歲男孩的人生往往就是由衝動在主導的不是嗎?
愛拍照的人其實也是被綁架的,但他從未選擇逃跑,就這樣一路跟著主角晃來晃去。
也就是說拍照、攝影其實是渡邊自己所選擇的,
會為了一張旁人看起來沒什麼意義的照片而感動,這是他所選擇的藝術。
大學生則是代表教育,渡邊本人是名古屋大學法律系的學生,到大二休學。
對他而言教育像是一個禁箇,所以那個大學生身穿黑白橫紋的T恤,
很像是穿著一件囚衣。
而第二個被綁架的人代表的就是快樂,天藍色又代表著自由,
可見得對導演來說自由是他所認定的快樂,
所以片中有幾個橋段就是,渡邊叫這兩個被綁架的人決鬥,打贏的就可以離開。
一開始藍衣服的人對大學生揮了幾拳。
接著藍衣服的人跟大學生協商逃跑,襲擊主角,結果愛拍照的人給藍衣服的人一拳。
最後主角把兩個人都銬在車子裡,結果藍衣服的人要置大學生於死地,
沒想到大學生卻一槍把藍衣服的人幹掉。
多麼諷刺的是,教育竟是扼殺快樂的兇手。
然後他們在運屍的過程中,遇到臨檢,
我覺得這裡也很有趣,比較老的警察看完行照駕照就打算放行了,
而有一個比較年輕的警察卻堅持要檢查後車廂,不過緊要關頭因為別的事也沒看到屍體。
警察代表的是制度,也就是成人世界,
而他們是無法發覺19歲男孩的快樂是死去的。
最後,導演丟下了大學生繼續往前走,當然也就是渡邊選擇的路。
所以這些人其實都是渡邊內心世界的各個部分。
By bnman , 11/04/2007 10:55:00 下午 0 comments
Tag : Movie
碧海藍天
在最後那一幕,當賈克決定再回到大海,跟海豚在海中悠游時,我內心的激動、澎湃,感同身受那份孤獨的自在,我的眼淚幾乎就快奪眶而出。
據說這是一部Luc Besson自傳式的電影,感想原自於他對於海洋的熱愛,片中運用著許多的對立去激發人生中所想要追求的目標是什麼。
Enzo追求世界第一的狂對比於賈克深深感受海洋溫暖的沉;
喬安娜追求愛情的痴對比於賈克重回海洋懷抱的執;
紐約繁華世界的步調與忙碌對比於義大利純樸鄉村的悠閒與享受。
這些對比,導演只是客觀的去訴說,讓觀眾去自行感受、反思,追求自己所想追求的。
沒有一種人生觀是完美而毫無缺陷的,
賈克追求活在孤獨世界中的平靜與純真,摒棄掉所有水上世界的聲音及享受,
那種孤獨,你得要失去愛侶,失去摰友,失去父親才能真正領略,
那樣的孤芳自賞不見容於世俗的所有關係之中。
Enzo追求名譽而享受成名高高在上的榮耀及驕傲,
但是再怎麼追求世界第一總有達到極限的時候,
要再跨越,你得要捨棄你所擁有的一切,去追求那種境界,
最終Enzo領略到了,然而代價卻是生命,但他後悔嗎?
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個答案。
喬安娜為了愛情放棄了工作,追隨著賈克四處潛水,
她一心一意皆懸在賈克的身上,當他破紀錄她為他而欣喜,
當他沉於水底久久未曾浮起時,她為他而忐忑不安,
然而最後她為了愛這樣一個男人,親手將賈克放回屬於他的世界。
怎麼樣的愛情是可以如此寬容而偉大的?
在電影中,角色可以選擇自己的夢想而執著,
然而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卻無法如此的任性而為,
我們可以追求賈克那樣安靜、純真、孤獨的世界,
然而我們也無法不向現實低頭,真實的人生面臨的抉擇更多,
並不是當我們跳進深海中的世界,這世界就可以永遠靜止在那一刻。
因為連Luc Besson自己也離開了那片海,
在本片中他訴說著他對於藝術的堅持跟理想,
寧可放棄世俗的一切也要投入那個只能孤芳自賞的世界;
但後來的Luc Besson也向好萊塢靠攏,看不到他對於靈魂、生命、愛情的純真。
電影終究是電影,而人生總無法跟電影一般地純粹 .....
我只希望,在我心中那股純真,別再死去 ....
By bnman , 11/04/2007 10:46:00 下午 0 comments
Tag : Movie